武汉经开区(汉南区)

2017-10-12 18:15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全省最优政务服务区域

  5月3日,郑先生领到了全省首张“多证合一”的《企业经营许可证》,一张证包含5种证明,申请材料由40份缩减为17份,原本要办180天的证,3天就拿到手。

  以食品药品领域办证为突破口,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首创多证合一,实现了“一次受理、一表登记、一次踏勘、一次审批”,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分头申请、重复提交材料、多证使用不便等问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惠及到全市4000多家药店。

  今年以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首批开展“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试点,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以改革的实效打造全省政务服务最优区域。

  为最大程度方便办事群众,3月18日起,在全市率先推行“5+2”政务服务,周六和周日上午9:00到下午4:00提供房产、不动产、国地税、户政、身份证等17项个人事项办理服务,让市民随到随办。

  在“5+2”服务的基础上,又在“白+黑”上做文章,在全市率先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目前30多台自助设备可实现网上自助受理、自助签注、自助取证等事项。设立沌阳街全科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为辖区18万居民办理105项服务事项。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模式,已上线了行政审批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车都政务”微信号和手机APP等,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及部分服务事项可网上申报及办理,网站、微信、APP等网络用户已达4万名。

  贯彻“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力争“一个窗口受理、一次办理”、政务服务提速再提速。目前,开发区已实现国地税联合办税;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设置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推行不动产“一站式”服务。作为全省经济发展主引擎和主战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 POS机划缴税款通办,纳税人只需“进一家门、取一个号、到一个窗,就可办完所有事”。截至目前,30个办税窗口实现了6大类237项业务全覆盖,月均办税务2万余件。

  企业兴,则经济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助力企业发展,6月份出台了《开发区(汉南区)进一步健全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实施细则》,产业(工业)项目从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只需33个工作日,基础设施(公建)项目只需60个工作日,审批速度领先于全市。积极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和容缺受理(审批),建立了招商、园区、企业、审批多方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了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推进大汉阳一体化发展

  大汉阳片区(以下简称大汉阳)位于武汉西南部,长江以北、汉水以南,包括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汉阳区、蔡甸区,总面积1491平方公里,占武汉市总面积的17.5%。推进大汉阳一体化发展,实施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化等全域统筹,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需要。

  一是产业统筹布局的需要。目前,大汉阳仍然缺乏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开发区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周边区域自主招商又缺乏成系统的有效呼应和互补匹配,汽车、电子电器、通用航空、文化创意等产业分散在各区,产业空间布局相对混乱,不利于围绕主导产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二是生态资源统筹的需要。大汉阳地区山水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的先天基础。由于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等方面没有形成整体发展思路,没有成带成片成体系实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众多湖泊水污染问题未有效解决,跨区域湖泊治理问题较为突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

  三是规划建设统筹的需要。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沟通协调机制,造成市级大汉阳一体化相关规划仍依靠各区自行落实,各区独立制定的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建设项目红线不能顺接,出现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防涝等方面问题,导致基础设施衔接不畅,未能有效发挥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作用。

  四是城市管理统筹的需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大汉阳基础设施状况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区域市政道路密度整体偏低、下水道管网的铺设、供电供水设施和通讯设备建设密度等也有同样问题。交界处、“插花地带”和托管区域,存在对污水处理、废物排放等公共事务问题管理不到位,导致城市形象、居民权益维护、教育医疗公服配套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

  五是助力“三化”大武汉建设的需要。武汉长江两岸发展均衡,是武汉宝贵的禀赋传承。客观上大汉阳独立成镇,是唯一拥有“两江两岸”的区域,也是联通其他两镇、连结三镇的功能枢纽。推进大汉阳一体化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大汉阳的整体实力,而且对于协同三镇发展,助力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具有极强的融合效应和溢出效应。

  推进大汉阳地区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统筹空间资源、产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布局,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大汉阳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明确各区主攻方向,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三业并举、互动融合、多轴联动”的产业经济新格局。统一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布局,统一调配使用土地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二是尽快实现规划建设一体化。加快编制大汉阳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共建共享共监的规划治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保证路网管网等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完善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打造大汉阳片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挥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实现铁水公空联运,构建大交通、大产业、大物流格局。按照产城融合要求,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人口聚集能力。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全域规划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城市。

  三是尽快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实施“大生态+”战略,打造生态大汉阳。齐心协力、共抓共管,建立“四水同治”机制、“两网共融”机制和海绵城市共建机制,建立全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保护、治理全域一体化机制。统一规划并整合推广优良生态资源,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保护好生态绿楔。

  责编:叶圣凡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