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

2017-10-12 17:3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治理 提升我市水生态功能

  当前,武汉正以“四水共治”为突破口,以“滨水生态绿城”为目标,力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肩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构建城市水生态文明,提升城市水生态功能,需从规划、建设、制度完善等多方面入手。下面,重点围绕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治理,浅谈提升我市水生态功能的认识及建议。

  一、现状:守住一方青山绿水,城镇污水处理快马加鞭

  水体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是否能够留住城市的“绿水青山”。武汉要想做好“水文章”、彰显“水生态”特色,就必须设法做好污水处理工作。近年来,武汉市按照“一张干网全覆盖、两江水源得保护、三镇湖泊不纳污”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6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99万吨/日;污水收集管网达到324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023公里);污泥处置从无到有,无害化处置率达95%;中心城区湖泊主要排污口实现截污。

  二、问题:长江大保护新形势下,防污治污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的提档加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是国家水污染防治以及长江大保护等新规新政对污水处理扩能提标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二是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吃不了、吃不好的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三是初期雨水、溢流污水等问题日益凸显;四是系统治理统筹不足,全民治污的氛围有待提高。我市污水处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防污治污任重而道远。

  三、对策:直面挑战对准瓶颈,构建全新污水收集运行体系

  为真正实现“护一湖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让市民共享治水成果,在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治理方面,应着力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污水收集运行体系。

  一是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全市污水专项规划》,涵盖范围由主城区715公里扩展至都市发展区3261平方公里,明确“以湖定水、以水定城、以城定人、以人定责”的规划格局。

  二是加快设施扩能提标。到2020年,全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达到370万吨/日。在有条件的地区,新城区部分集镇污水处理厂(站)可适当集并,接纳农村污水集中处理。

  三是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到2020年,中心城区、新城区管网完善率分别达到90%、70%。加快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和混错接改造,以区为单位,以社区(大型企事业单位)为单元,盘活现状管网,重点推进社区雨污分流。

  四是统筹污泥无害化处理。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统筹实施,到2020年,全市污泥处理处置无害化率达到100%。

  五是全面提升湖泊环境功能。实施江河湖库排污口截污纳管,到2020年实现全市湖泊全面截污。探索“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加强湖泊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六是推行“厂网统建统管”。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推行PPP投融资方式,将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干管(包括泵站)以及污泥处理处置等设施按系统打包建设、运行管理。鼓励采用社会化、专业化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维护队伍。

  七是强化维护管理。贯彻落实《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进一步强化污水设施、排水许可、污泥处理处置监督执法。提高设施维护水平,实现市级信息管理平台与区级平台有效对接,将巡线、接管等日常维护管理纳入平台管理。

  八是创新考核机制。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纳入对各区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污水设施维护管理考核体系,综合考量水质和水量要素,注重结果考核。

  九是明晰各方责任。明晰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优先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鼓励绿地生态复合利用,依法简化论证审批手续。

  十是坚持全民参与。加强与媒体沟通联系,搭建治污参与平台;充分发挥民间河长、湖长作用,有效监督水体污染;发挥科研院校、设计单位的智慧力量,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

  应急谋远 系统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2016年大汛后,市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水共治”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盯城市排涝薄弱环节,克难攻坚,全力以赴,积极推进防汛排涝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确保了城市排涝安全。

  一、补短板,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抓统筹,锁定一批补短板项目。按照“四水共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排涝水建设计划,排水项目共计97个,其中续建项目46个,新建项目51个。

  二是抓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坚持标本兼治,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的原则,对项目完成时间进行了科学划分,2017年年底计划再完成排水项目32项,2018年计划完工项目67项,每个项目逐一落实了具体建设责任单位和市、区资金安排,确保项目能够按期推进。

  三是抓重点项目,一批骨干项目率先发挥作用。今年,我局对个关系地区排渍安全的16个重点排水项目进行“挂图作战”,采取超常规的措施,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市城投公司挑战不可能,向科学要时间,向管理要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将原计划工期36个月工期压缩至9个月,最终在今年汛前顺利实现了江南泵站抽排功能,为今年南湖片区的安全度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强维护,持之以恒抓好设施维护

  为充分发挥现有排水设施能力,确保排水畅通,今年1月份,我市启动了新一轮的“大战100天,清管渠,畅排水”活动,为确保疏捞工作按期推进,全市2000余名一线疏捞人员冒着暴雨、顶着40余度的高温,“抢晴天、战雨天”日夜奋战在疏捞维护一线,很多因中暑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经过努力,全市上半年共疏捞维护排水干管干渠4300余公里,维护各类排水井40余万座,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2500公里的疏捞目标;全市大中型城市排涝泵站、重点排水涵闸检修全面完成,泵站开机运行率100%。

  三、精调度,坚决落实湖泊“空腹”迎汛

  4月上旬以来,全市范围内湖泊“空腹”迎汛工作全面启动。各区、各单位迅速落实市政府水系高度指令,全市湖泊水位全面下降,态势良好。梅雨前,全市共腾出库容2亿多立方米,东湖、南湖、汤逊湖、墨水湖等关系地区排水安全的湖泊水位创历史新低,湖泊腾库容工作提前到位,超额完成了今年制订的调蓄目标,为今年雨季排涝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

  四、抓应急,全面做好排渍备战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抓好排渍备战工作,一是强化渍水点“一点一策”,组织修订排水模型,重新绘制了全市中心城区降雨渍水风险图,锁定中心城区61个易渍水点,广而告知广大市民。二是巩固预警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提前发布暴雨渍水预警,充分利用市气象局雨量站点、市公安局视频监测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研判雨情和水情,及时向社会公布雨情渍情信息。三是完善调度机制,提前调度控制泵站设施水位,降雨期间,科学增开机组,确保及时抽排。四是强化应急机制,强降雨期间全市千余名应急人员、300余台应急疏捞车辆、百余台应急巡查车辆24小时应急排渍,确保重要节点畅通。

  

  责编:叶圣凡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