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

2012-09-07 10:4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打好两张“王牌” 处理两大关系

  记者:资源和生态是青海的两大优势,但开发资源与保护生态之间是有矛盾的。青海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

  强卫:资源和生态是青海推动科学发展需要着力打好的两张“王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青海发展面临的紧迫性课题。我们认识到,保护生态,不是包袱而是机遇,不是片面发展而是更好地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完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加快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培育壮大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基地。绿色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青海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围绕资源和生态两个基本省情,谋划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方面,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在壮大经济总量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进资源、产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园区、区域全面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加强生态保护,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记者:保护生态环境,是否会影响民生改善?

  强卫:保护生态没有影响改善民生,而是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提高。我们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比如,一方面推进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保护区的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着力转变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牧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我们深入实施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通过为生态移民社区提供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促进广大牧民群众从传统的游牧方式开始向定居或半定居转变,由单一的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由粗放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