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绿谷 竹溪发展另辟蹊径

2012-09-05 10:1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湖北日报)竹溪县有“绿色基因库”的美誉。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竹房城镇带建设等战略,为竹溪带来机遇和挑战。

  生态与经济、短期利益与长远效益,向来难以调和。竹溪把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结合,实行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时代进步。

  今年前7个月,竹溪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9%;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净增10.3亿元。

  过去5年,是竹溪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去年全县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06年的2.5倍、3倍、4.1倍、4.2倍、2.5倍。

  作为全省距省城最偏远的县,竹溪既无交通便利,又属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限制性开发区,竹溪如何在束缚中舞出妙步?

  关“金库”建“水库”

  竹溪的优势在山、在水,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水能,大自然恩赐的金属、非金属和珍稀植物存量极为丰富,“地下银行”蓄金储银,山上山下“金枝玉叶”,在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中占213位。

  竹溪没有盲目“掘金”,而是提出了打造“中国绿谷”的发展定位。经济社会发展追求长远效益和全局利益,以绿色叠加效益,实现全面繁荣。

  该县先后关停70多家小煤窑和非煤矿山,“冷冻”锌镁矾钼等矿藏,有序引导近万名视矿藏为金库的从业人员“转业”。各方投入15亿元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6.8%,植被覆盖率达81.2%。

  “过去开采小煤窑,破坏大,风险高,挣钱少;如今搞林业开发,安全又赚钱。”泉溪镇林业大户柯昌斌感慨。

  绿林涌清泉,滴滴变财源。在“森林水库”作用下,境内197条河流水源充沛,带动水电产业突破性发展。充沛的电能,使竹溪农村7万户农民告别砍柴做饭取暖,年降林耗19.8万亩。

  【采访手记】由守着绿色资源受穷,到依托绿色资源致富,实现这一重大转轨,竹溪付出了艰辛努力,是奉献,是担当,也是一条漫长之路。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