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

2012-09-07 10:4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人民日报)

  

 

  找准青海在国家大局中的定位,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积极践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朝着“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两新”目标和“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三区”战略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七大以来,青海570多万各族人民在积累少、底子薄的历史条件下和高寒缺氧的严酷自然环境中,以自信、开放、创新的精神面貌,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谱写了高原上前无古人的绚丽篇章。全省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过去5年是全省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青海的成功探索有哪些经验?青海未来如何续写新辉煌?本报记者专访了青海省委书记强卫。

  积极应对挑战 创新发展思路

  记者: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但是保持了连续11年两位数增长,这是怎样做到的?

  强卫: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青海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维护稳定复杂形势考验和玉树强烈地震影响这三大挑战,开创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新局面。2011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670.44亿元,增长13.5%,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总结发展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不断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

  记者: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是一个历史性大课题,青海在实践中是从哪儿入手,怎样逐步破题的?

  强卫: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过去,我们常用“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来概括省情。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深刻认识到青海在全国具有生态、资源和稳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找准了青海在国家大局中的定位:生态上,青海被誉为“江河之源,众山之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态屏障;资源上,资源储量大、品种多,是我国资源战略储备和接替区之一;稳定上,是支持西南、西北边疆繁荣稳定的战略后方。

  立足这三大战略地位,我们不断解放思想,逐步形成完善了青海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积极践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始终坚持发展支撑、特色引领、集聚带动、协调推进,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努力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奋力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

  前不久结束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两新”目标和“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三区”战略。要求全省上下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以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共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让青海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