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为了百姓健康
整治突出污染问题
保障百姓环境权益
由于未能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些地方曾经发生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一个时期,陕西凤翔、湖南武冈、广东清远、浙江台州……一系列儿童血铅超标事件震惊全国,重金属污染整治刻不容缓。
2011年,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司法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电监会等国务院九部门组织的环保专项行动,聚焦重金属污染企业,严厉打击其污染行为。
到2011年底,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共排查铅蓄电池企业1962家,全国81%的铅蓄电池企业被取缔关停,只有315家企业正常生产。2012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依旧紧盯重金属污染,全面整治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等重点行业及重金属排放企业,有效遏制了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的势头。
除了“铁腕整治”重金属污染,2003年至2011年,环保部等九部门每年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后开展医药制造企业、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增塑剂生产企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企业等专项执法检查,在长江、松花江、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等重点流域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检查。据统计,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万人次,检查企业689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6.5万个,督办解决3万多个群众投诉集中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同时,源头治理力度也不断加大。2005年初,一场被称为“环评风暴”的环保执法行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环保总局通报30个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大型建设项目名单,要求其立即停工整改,并将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惩处。其后,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等环境执法的新手段显示威力,卡住了一批“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从源头上避免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2003年,农业部成立草原监理中心,我国的草原执法监督机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2003至2011年,全国共依法查处开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非法采集草原野生植物等草原违法案件10万余起,有力打击了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初步扭转了草原生态加速恶化的势头,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十一五”以来,随着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投诉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为畅通群众环境投诉渠道,各地陆续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2009年6月5日,环境保护部开通 “010—12369”举报电话,承诺“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目前,全国约有94%的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设立了举报电话,1532个县级环保部门安装了12369电话自动受理系统,可以通过语音自助受理群众的举报,有1891个环保部门实行24小时人工接听群众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