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巴特尔:情系草原人生路

2012-09-01 16:11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湖北日报)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图为:19日,廷·巴特尔在自己试验成功的生态鱼塘边投草喂鱼。 (新华社发)

  牧民妇女苏伊拉在自家门前接过牛商递来的13800元现金笑逐颜开:“1头牛卖了10只羊的价钱,真是划算,廷书记就是有办法。”

  廷书记就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

  1955年出生的廷·巴特尔,是被当地牧民视为英雄的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他远赴偏僻牧区萨如拉图亚嘎查(村)插队。“文革”结束后,60多名插队知青唯独他扎根草原。

  由于他脑子活又勤劳,干什么活儿都高人一筹,得到广大牧民的信任,1993年被推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

  萨如拉图亚嘎查,沙多土少、植被稀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实行草场承包责任制后,群众大量扩展牲畜养殖头数,放牧过度,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廷·巴特尔急在心里:“得赶快想办法。”1986年,他卖掉了自家的60只羊,买回铁丝网,圈起300多亩草场,不让散养的牲畜啃食,第二年收获了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于是,大家纷纷效仿。

  1998年,廷·巴特尔又率先示范,把自家的200多只羊全部卖掉,养起了150多头牛。“一头牛四条腿,五只羊20只蹄子。”他说,而且牛吃过的草场留有较高的草茬,羊却连草根都要刨食。

  2002年春,嘎查牧民纷纷卖羊买牛。此时,廷·巴特尔又根据自家草场的承载能力开始“减牛”。

  目前,萨如拉图亚嘎查83户牧民将过去的2万多头只牛羊,减为4500多头牛、不到1000只羊;全嘎查人均收入由2002年前的7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15000元。为此,当地牧民逢人便夸廷书记的“蹄腿理论”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富了牧民,绿了草原。

  现在,萨如拉图亚嘎查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每年夏季都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旅游观光者。于是,廷·巴特尔鼓励牧民搞旅游业和奶食品加工,并经过自己试验成功后帮助群众搞起生态渔业养殖。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22日电)

责编:陈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