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遭遇“闭门羹”,治理还需下猛药
热情接待,老百姓满意而归,这一现象发生在绝大多数单位。去办事大厅办事找不到工作人员,这也是一部分人遇到过的问题。急着办事却遭遇工作人员“神游”在外,记者和省政府纠风办工作人员暗访时也吃了个“闭门羹”。(8月8日 新华网)
据记者跟随河南省政府纠风办工作人员暗访时发现,大多数单位都能做到对待群众态度热情、积极主动、耐心细致、笑脸相迎;工作中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秩序井然;服务承诺、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在醒目位置公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河南电监办、驻马店西平县国土局执法监察大队、信阳市新县吴陈河供电所等单位在上班时间不见人影,整个办公区域空空如也,几乎让来办事的群众误以为他们“搬家了”,也让暗访组成员遭遇了“闭门羹”。
这些空荡荡的办公室让人联想到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二楼办事大厅,13个服务窗口在领导检查到来的半分钟内全部开放,而此前只有4个窗口在办理业务。变化如此之神速,被称为是“秒转作风”。
这里边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那即是并不是真没人在岗,而是真不知道你要来暗访,才看到了他们工作的常态。暗访遭遇“闭门羹”,暴露的是个别单位和部门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上班时间连人影也不见,让暗访组成员遭遇“闭门羹”,也会让办事的群众遭遇“闭门羹”,让群众办事心生怨言。如此工作作风,谈何爱岗尽责,又有何工作效率可言。
党中央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已出台多时,但仍然有一些单位和部门抱着侥幸心理,工作纪律意识差,对待办事群众态度差,确实应该引起各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这种屡教不改的作风问题,只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真抓实干精神,用更加严格的措施和办法,才能震醒“梦中人”,也才能让组织和群众看到他们作风的真正转变。(长江网 刘小川)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