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让群众有切身感受
“蹲点调研3天,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由衷感觉心里踏实了,更加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畅谈“接地气”的感受。8月初,张春贤到南疆情况复杂、问题集中、困难较多的喀什地区叶城县江格勒斯乡,与乡镇干部同吃同住、与村民们同劳动,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期所盼。
蹲点调研3天让张书记由衷感觉心里踏实了,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能只有领导干部深怀感触,群众不痛不痒,如风过浮萍,而是要让群众也有切身感受,深刻感触,让群众也感觉“心里踏实了”。
要让群众有切身感受,能够感觉心里踏实,不是一两次的调研和帮扶可以做到的,它要求教育实践活动要广覆盖、纵深入、可持续,党员干部与群众真正融为一片,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突出问题,实现群众利益,要始终坚持深入民众、倾听民意、走进民心、集中民力、实现民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大多数群众都能感受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风尚、新变化。
深入民众。“远亲不如近邻”,干群关系向两个陌生的邻里,不经常走走,到群众家里坐坐、看看、摆摆家常,群众记不住你,感受不到你的真心和关怀,关系自然就淡了。在活动开展下的走访、慰问像一阵走马灯似的交差了事,禁不住群众的检验和拷问。深入民众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把人民当亲人,要有久不联系挂念、久不见面牵挂的想法,常到群众家里坐坐,到田间地头劳作,与群众打成一片。
倾听民意。人民群众拥有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掌握着丰富的生产、生活和传承下来的文化知识,是最熟悉地方实际和了解地方情况的发言者。领导干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一方民生,必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不能独坐高楼,孤芳自赏,真理只有来源于实践才能推动实践,牢牢依靠群众意见的实践方法才能真正服务于人民。
走进民心。心有所系才会心有所属,党员干部只有心系人民,走进群众心里,才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走进群众内心,群众才会紧跟党的步伐,步调一致,心劲合一,党员干部才能紧紧依靠和团结群众。走进民心就是要自觉放下架子,低下身子,甘当孩子,甘做学生,真心关心群众冷暖,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
集中民力。历史雄辩的证明,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排山倒海、开天辟地的伟大气势。群众路线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事要一起干,才能拧做一股绳,领导干部要带头,积极主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不能坐而论道,高喊口号,只有发扬事事关己的精神,才会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实现民愿。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的愿望、党和国家的愿望。宏大愿望的实现是靠一个个细小的群众愿望的实现来累积完成的,实现不了群众的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何以实现?群众满意是检验实践活动的唯一标准,实现群众满意就是要解决群众最现实、最集中的利益问题,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愿望,致力于推动经济、服务发展、惠及民生,真正实现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长江网 何卫)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