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黄金十条”出台半年 高校为科技创业松绑

2013-02-28 08:0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瞿凌云 石昶)光谷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去年8月,借鉴硅谷经验,东湖高新区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被外界誉为“黄金十条”,随后相继推出40多项配套政策。
    半年来,新政因其含金量高且具突破性,有些为武汉所独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新政的具体实践,在汉高校更是竞相出台“给力”细则,积极为本校师生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定制了服务“套餐”。武汉高校教师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搞“副业”,不必再偷偷摸摸,而心怀科技创业理想的在校学子,也不用像盖茨那样,退了学才好放开手脚,学校将成为他们强大的后盾。
    高校教师搞“副业”不用再偷偷摸摸
    最长可离岗8年 成果转化与职称挂钩
    一直以来,身份问题是在校教职工最大的顾虑。由于没有具体政策,高校教师在外开公司多是“地下”进行。
    去年8月,光谷出台的“黄金十条”,首提“教师开公司保留岗位3-8年”。
    在此新政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各自出台政策,允许和鼓励在校教师离岗、兼职创业,离岗创业期限为3-8年,且均保留其原有的教职工身份和专业技术岗位。
    其中,创业教师最多可离岗8年,这一支持力度堪称全国最大。此前,国内对教师离岗创业一般最长只保留5年专业技术岗位。
    与此同时,武大、武汉理工、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探索开展教师分类考核试点,将留岗、兼职创业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作为其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据江汉大学服务社会成果推广处处长王万舫介绍,在职称推荐中,该校已增加成果转让、成果服务及成果产业化比重,并将科技成果是否转化成功作为研究人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在读学生创业 可保学籍还算学分
    80后在读博士已经受益 还获得了1000万风投
    除教师群体之外,高校还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条件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到示范区进行创新创业。
    以武大为例,该校规定在校研究生经导师和培养单位认可,本科生经教务部认可到示范区创新创业,视同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计入学分。
    80后武大在读博士曹琪,就是这一新政的受益者。去年,由他创建的武汉橄榄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光谷注册落地,其学生身份依然被保留。
    据曹琪介绍,他做的苹果APP软件,如今在同类软件中下载量排名榜首,公司员工已达到50人,2012年销售收入100万元,“已获得1000万风险投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