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
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南
科学发展观引领我们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未来我们破解难题、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传统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旧的发展观念、发展方式、体制机制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习惯性地发挥着作用,阻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是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中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战略任务的落实,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人民依法参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坚持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之路。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加快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责编: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