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站和阅读站

2016-11-21 14:57 我要评论 来源:
调整字体

  右边的七个凹槽是阅读站。讲述的是古代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楚文化中的天文学两个部分,如农业与农历、古埃及人的探索、周朝的观测、春秋时期的尚书文献、屈原的九歌、甘德的“天文星占”、天问等。大家可以在墙上的一系列凹槽内看到不同科学家的探索故事。

  人类文明的起源故事一:

  农业与农历。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人类需要掌握季节规律,一些智者根据年月日的规律,制定了历法,天文学成为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

  人类文明的起源故事二:

  古埃及人的探索。早在古埃及时期,当地人就开始用天狼星预报尼罗河的泛滥时间。

  人类文明的起源故事三:

  周朝的观测。周朝时我国已设钦天监(羲和),用观测太阳影子长度确定节气(周公测景台),并制定了干支纪法。尚书?尧典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人类文明的起源故事四:

  春秋时期的尚书文献。远在春秋时期,聪明的中国人民就已编制了十分适合农耕使用的阴阳历。

  楚文化中的天文学故事一:

  屈原的九歌。屈原的九歌,列出了许多星名,如:三垣(yuán)、 四象、二十八星宿等。三垣是指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四象指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 二十八星宿指的是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们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

  楚文化中的天文学故事二:

  甘德的“天文星占”:楚国天文学家甘德的“天文星占”,大约在公元前37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申各写了一部天文学著作。甘德的《天文星占》、石申的《天文》,都是八卷。

  楚文化中的天文学故事三:

  天问。歇冠子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用北斗七星斗柄方向预报季节。屈原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帷象,何以识之?对宇宙的起源提出了许多疑问。“圆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干维系焉?天极何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对宇宙的结构,特别是对盖天说提出了许多疑问。

责编:江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