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汉人来说,介绍吃绝对可以分为两类,过早和正餐。
首先就过早来说,过早就是武汉话吃早点啦,武汉人管吃早点为“过早”,不忌讳自己的街头巷尾即食性品饮,且引以为荣之际,炫耀在武汉“过早”一个月不重样。武汉早点的长期繁盛是源于它的开放性,拿来主义是武汉人的好性格,好东西都可以接纳,有人吃就会有人做,又有精糙两吃的宽容精神。在“过早”的名义下,武汉人展示出荆扬相会、九省通衢、江汉大都气吞山河的食量。武汉的“过早”习俗确实有很长的时间积淀,“过早”一词最早见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实际的“过早”自然比形成文字要早。
武汉的传统早点要介绍的话,就分三类介绍:炸的,下的(过水煮的)和其他
炸的:
面窝
面窝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它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调成米浆,加上葱花和姜末调味后用特制的铁勺油炸。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
欢喜坨
油炸糯米芝麻球,早点里的大多是空心的,里面一层糯米是甜的,外面炸酥带着芝麻香,这道进到酒楼里面后里面加入了豆沙馅料夹心。
糖糍粑
欢喜坨的近亲,还是糯米做的。外壳裹了一层焦糖衣。那个香啊,脚都迈不动了。
下的:
热干面
武汉人永吃不厌的是热干面。对于武汉人,热干面不是粮食,是精神寄托,或曰味觉依赖,味觉上的故乡。武汉人远在他乡,每思及热干面,就会泪流满面。热干面是一种2毫米直径的圆型机制面条,重碱,它须隔夜压制并煮熟,沥干摊散,吃前集拢用一个长柄笊篱盛装,放于沸水中烫热,装碗,加调料拌匀,食之。热干面的主调料是芝麻酱,芝麻酱有油调与水调,正宗的是用芝麻油将芝麻酱调稀,另有蒜茸、辣萝卜丁、葱花、盐、醋、胡椒粉和味精。拌好的热干面呈深棕色,错综交织,绝无头绪,吃时用筷子夹若干根面条搅缠成团,挑起时执筷手上抬,余手握碗,面团挑起,缤纷带起的面条流苏般飞扬,向空气拂去一缕热腾之芳。给面条吹口气,送入口中,先是一口浓香,咬下去,热干面于齿间,始绵后韧,圆润而富弹性。再嚼,它又有一点粘性,调料的五花八门味道之后,便是麦香味和星星点点的辣萝卜丁味。吞咽热干面是一种笼统的体验,略有涩感,齿间则是芝麻的余香袅袅。此时喝一口清汤或豆腐脑清口,再吃热干面又是一口浓香。
糊粉汤(鱼糊粉)
糊粉汤是用鱼骨熬成的汤加上劲道的米粉。不同于任何其他米粉。浓浓的糊汤,又加上足量的胡椒。旁边放了一盆油条和馓子,各弄一点放进糊粉汤里。泡一泡就着米粉吃。米粉是有弹性而且吃口很韧,油条和馓子是嘎嘣脆响的玩意,糊粉汤又比罗宋汤还要浓鲜。吃得你满头满身大汗,那种感觉,真叫人淋漓畅快。
推荐组合:油条+糊汤粉
其他
糯米包油条
如果再将油条折断成三到四节,从锅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摊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许芝麻及白糖,再将折断的油条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内有油条外包糯米团,再撒点白糖。
豆腐脑
豆腐脑(也叫豆腐花)。白白的是甜豆花,加了麻油、虾皮、香菜、葱花的是咸豆花。
豆皮
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种主要食品。所谓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等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块一块。第一层是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糯米颗颗晶莹发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油重而不腻,吃进去,脆、软、鲜,什么感受都齐全了。
粑粑(第一声)
大米磨成浆,调上味,简单的在大平锅离摊成饼。
汽水包(不同于蒸包,不同于煎包)
煎锅底部刷油,生包子下锅略煎。再加水,利用汽水把包子蒸熟!
所以这个包子只有底部是烙硬的煎壳,上面还保持着普通蒸包的柔软,最传统的就是粉丝内馅的。
糯米重油烧卖
这个烧卖和其他地方的烧卖不一样,内陷是一糯米为主,加入肉丁和香菇丁,重油,一胡椒味为主,管饱。
蛋酒(米酒冲蛋)
米酒烧开后,冲在打好的蛋上,酒香和蛋香混合在一起。
传统早点说的差不多了,再就是正餐了,要说武汉的传统菜,应该就是鄂菜,以蒸菜最为有特色,传统鄂菜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由武汉、荆州和黄州三种地方风味菜组成,包括荆南、襄郧、鄂州和汉沔四大流派。侧重蒸、煨、炸、烧、炒;特点是汁浓、芡稠、口重、味纯,具有朴素的民间特色。
鄂菜地域特色分明。其中荆南风味包括宜昌、荆沙、洪湖等地,由于这一带河流纵横,湖泊交错,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故擅长制作各种水产菜,尤其对各种小水产的烹调更为拿手。讲究鸡、鸭、鱼、肉的合烹,肉糕、鱼圆的制作有其独到之处。
襄郧风味盛行于汉水流域,包括襄樊、十堰、随州等地,这一带以肉禽菜为主体,对山珍果蔬制作熟练,部分地区受川、豫影响口味偏辣。
鄂州风味泛指鄂东南丘陵地区,包括黄冈、浠水、咸宁等地,这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主副食结合的菜肴尤有特色,炸、烧很见功底,以加工粮豆蔬果见长。
汉沔风味植根于古云梦大泽,包括汉口、沔阳、孝感等地,这一带平厚坦荡、湖泊较多,故尤其擅长烹制大水产鱼类菜肴,蒸菜、煨汤别具一格,小吃和工艺菜也享有有盛名。
如果说“味在四川”的话,那么,可以说“鲜在湖北”似不为过。鄂菜制作的特点是:工艺精致,汁浓芡亮,口鲜味醇,以质取胜。方法以蒸、煨、炸、烧、炒为主,讲究鲜、嫩、柔、滑、爽,注重本色,经济实惠。鄂菜以“三无不成席”即无汤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丸不成席为特色。
排骨藕汤
先将剁好后的排骨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控干。再用油炝锅,把排骨倒入锅中炒一下,然后放入瓦罐中,加适量温水,煮沸后加盐。另将老藕削皮去节洗净,切成不规则的棱形。加少许盐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后,将处理过的藕倒进罐内,经搅动,继续煮沸,适当加盐,直至排骨肉烂藕粉,盛入汤钵时撒些葱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烂,汤汁鲜美。
清蒸武昌鱼
湖北两大名菜之一。因产于武昌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汤汁清香,营养丰富,堪称淡水鱼中的珍味佳肴。1957年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发表,诗词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引起人们对武昌鱼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武昌鱼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从传统的蒸、煮、炙三种,发展到清蒸、油焖、网衣、滑溜等多种方法,其中尤以武昌大中华酒楼的清蒸武昌鱼别具一格,常作为该店筵席大菜,其特点是:口感滑嫩,清香鲜美,驰名中外。
沔阳三蒸
来自”蒸菜之乡“沔阳的名菜“沔阳三蒸”,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沔阳三蒸又名沔阳粉蒸,即蒸肉、蒸鱼、蒸菜(可随意选择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同蒿、藕等数十种)。
烧三合
它是湖北黄陂县的传统名菜,近百年来一直流行于民间。
此菜用精制的鱼圆、肉糕、肉圆,加上玉兰片、黑木耳、酱油、味精、猪油等调配料经红烧而成。一菜三样,色泽艳丽,滋味各异,质软鲜嫩。鱼圆是用[鱼感]鱼肉,加葱姜末、味精、精盐、蛋清、淀粉、用水汆熟;肉糕是猪肉丁加上鱼茸、硝水、葱姜末、精盐、白糖、味精、淀粉和均,摊在豆腐皮上蒸熟;肉圆是猪肉丁加上鱼茸、荸荠丁、葱姜末、胡椒粉、精盐、味精和均,用芝麻油炸熟。
红菜苔炒腊肉
红菜苔色紫红,茎肥壮,质脆嫩,每年春节前后上市,以武昌洪山出产的质量最佳。旧时传为贡品。红菜苔单独素炒,口感鲜香脆嫩,辅以腊肉片,姜米,用芝麻油爆炒,其味更佳,与武昌鱼同为湖北两大名菜。
红烧野鸭
洪湖野鸭素以个大、肉肥、味鲜著称。红烧野鸭以青头对鸭作原料为佳。将整理后的全鸭切成四十小块,入锅炸干血水,脱生后取出入另锅,投入姜、蒜、酱油、精盐等,用清水焖烧鸭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烧至能拉丝时,出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泽黄亮,烹调精细,讲究火功,肉质肥嫩香酥,鲜甜爽口。
东坡肉
湖北传统名菜。相传北宋文学家苏轼(号东坡)谪居黄州时所创,其特点是汤肉交融,肉质酥烂如豆腐,吃起来肥而不腻,别有风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遂取名为“东坡肉”,并加上冬笋和菠菜两种佐料,寓意“东坡”,一直流传至今,成为鄂东地区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糍粑鱼
“糍粑鱼”是具有浓厚的湖北乡土气息的地方风味名菜。是以鱼肉为主料,经过腌渍、晾干后煎烧而成的。“糍粑鱼”口味咸辣、香气扑鼻,有“闻则臭、吃则香”之说。佐饭能增量、佐酒可转换口味,在鄂东南地区人们食用“糊粑鱼”已是一种嗜好。
炸藕圆,藕夹
湖北洪湖盛产莲藕,炸藕圆和藕夹又是集中两道经典的家常菜。
藕圆,把擦好的藕末加糯米粉和葱姜末再加盐、味精、1个鸡蛋和少量生抽一起拌匀搅拌好的半成品下锅。
藕夹则是把偶切成开口状夹入肉馅,裹面糊炸制而成。
粉蒸肉
粉蒸肉,为沔阳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再来说说武汉的各种名产吧
精武鸭脖
精武鸭脖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因为起源于汉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好火计精武鸭脖培训,具有四川麻辣风格,香味扑鼻,口感刺激,鲜美无比,所以很快成为了武汉人喜爱的名小吃,仅在精武路一带就有十几家店。
洪山菜薹
洪山菜薹,紫菜薹的珍稀品种,俗称“大股子”,因其原产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一带而得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茎肥叶嫩,色香味美,在唐代已经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
梁子湖武昌鱼
武昌鱼(WuchangFish),俗称团头鲂、缩项鳊。据《武昌县志》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同时,以“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属名贵淡水鱼菜。又因为现代有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使武昌鱼更为闻名遐迩。
洪湖莲藕
孝感麻糖米酒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地方传统良品。配方是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和绵白糖为主料,配以桂花、金钱桔饼等,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甘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黄石港饼
传说中的“龙凤喜饼”直径比碗大,上有龙凤呈祥图案,中间由芝麻、糖、香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金黄、松酥爽口。如今的黄石港饼,据说跟它一脉相承。
黄陂鱼丸肉丸肉糕
黄陂三鲜是武汉市郊区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在当地过年或红白喜事,都会有这样的菜上席: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
鱼丸较普通的会选用当地产量较大的淡水河鱼白鲢,或者好一些的会用草鱼(鲩),去鱼鳞和皮,再用刀一在鱼上刮下一层层鱼肉,观察到见到红色鱼肉为止,再加纯白的鱼肉剁碎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淀粉(不可多加否则就假了)等经过高速手打吸进充分的空气到鱼丸能浮起水为佳,再用清水煮熟即可制成。外滑内泡。保存方法,煮过鱼丸的清水冷却后放入葱叶几根,再将鱼丸放入水中可保鲜若干天。切不可冷藏更不可以冰冻,否则和冻豆腐一个样了,现在市场上能够冷冻储藏的鱼丸成份绝不能跟此鱼丸相比,否则这鲜怎么体现。
肉丸选用猪肉(7分瘦3分肥为佳)剁碎,配上鱼茸(鱼丸制作剩下的鱼红、鱼骨等)、淀粉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外表金黄里面香嫩为佳。出锅后虑干油,阴凉处保存。
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是肥肉要白色,可加豆腐皮当地叫千张),作成4CM后度的圆饼状,蒸制而成,出锅后切成片状,极有弹性,肥而不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