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叶外销:四条大道通向世界

2014-08-08 14:13 我要评论
分享到: 0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 记者禹宏)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专家,经专家指点查阅史料、专著并整理发现: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茶叶独占世界茶市,是世界茶叶消费的唯一来源。择要言之,中国古代茶叶外销主要有四条大道。

  茶马古道
  向南,经西藏输往尼泊尔、印度

  始于唐,盛于明清。

    康藏属高寒地区,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高热量的脂肪,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

    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消除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不可一日或无”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藏区和川滇边地盛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应运而生。马与茶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东来西往,流动不息。

    因山路崎岖难行,茶马古道实际上成了马帮之路。线路主要有两条:始于唐代的川藏茶马古道,从四川雅安出发,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形成于6世纪后期的滇藏茶马古道,从云南普洱出发,到西藏拉萨,分别抵达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茶马古道被誉为人类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文明古道。抗日战争时,当沿海沦陷、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丝绸之路
  向西,经新疆传至中亚

  始于西汉,从甘肃、新疆经中亚、西亚,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应该有茶叶传播。中唐以后,中原饮茶习惯向吐蕃和回纥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传播。这一时期,中亚西亚人应对茶叶有了解。

  到元代,蒙古人创建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茶叶开始在中亚饮用,并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传播开来。明清之际,丝绸之路形成一条“茶之路”,由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将中国茶叶输往中亚多国。

  万里茶道
  向北,经蒙古传至俄罗斯、欧洲

  俄罗斯是较早接触中国茶的西方国家。随着蒙古人扩张,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茶砖引起了西方人的好奇。蒙古大帝国分裂后,游牧民族的饮茶习惯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固定下来。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两国开始在边境贸易,中国茶成为输销俄国的大宗商品,茶叶贸易日趋繁盛,并形成独特的俄罗斯饮茶文化。迄今,俄罗斯仍然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

  海上茶路
  向东,再向西经海洋传东亚、东南亚、中东、东非、欧美

  唐代于公元714年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著名茶学家陈椽在《中国茶叶外销史话》中说,唐时印度尼西亚遣使到中国,从明州(宁波)登陆贸易,中国主要的输出品为丝织品、茶叶、瓷器等。宋代广州、泉州通南洋诸国,茶叶为主要输出物品之一。

  明清时,欧美诸国经大西洋、绕非洲好望角、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至广州的“黄金水道”,非常繁忙。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它一直是中国茶叶输往欧洲、北美的主要海上通道。

责编:宋菁

分享到: 0

娱乐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