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环保不能等

2013-04-21 11:5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蓝丝带”之路 风雨后的彩虹会更加耀眼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蓝丝带”环保宣传牌在三亚随处可见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成员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会员,主要是企业,他们每年交纳会费、承担会员责任,会费主要用于协会的日常开支,往往入不敷出。二是志愿者,包括协会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现在有1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他们多是80后,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每个月只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其他志愿者,包括注册志愿者,从大学招募的志愿者,也有在活动中从社会上招募的,还有会员单位的志愿者等,他们全都是无报酬地在做海洋保护工作。从协会成立到现在已有会员单位61个,捐赠单位5个,近5万多名志愿者参与“蓝丝带”海洋保护。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是国内首家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民间公益性社会团体。从起步到成长,蓝丝带几经波折,走过坎坷,有太多的不容易,但她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愈加夺目闪耀。

  随着“蓝丝带”逐渐做大做强,也开始引起了国家海洋局的关注。2010年的世界海洋日,在国家海洋局支持下,协会联合长江商学院校友会、旅游卫视共同发起“2010长江校友·蓝丝带海洋环保中国行”活动。6月8日从三亚出发,历时一个多月,沿着中国海岸线北上,途径十几个沿海城市。“可以说是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孙冬说,他全程参与了活动,“每到一个城市,我们都会做海水取样、海岸线垃圾采集、发放环保知识资料以及开展适合当地的其他海洋环保活动。”

  孙冬讲了这次“万里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6月份他们来到上海,要在上海港汇广场举办一场大型宣传活动。当时正值上海举办世博会,活动非常多,港汇广场不让随意使用,是徐家汇地方政府跟世博会的相关组织联系,认为“蓝丝带”值得宣传,活动才得以成功举办。

  这次“中国行”在沿途18000公里的行程中进一步宣扬了海洋环保的理念,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蓝丝带”。

  协会还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曾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根据中国/亚洲的最先进经验教训执行公众意识计划》项目、中国意大利合作环保远程培训项目、中欧清洁能源远程培训项目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