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环保不能等
孙冬和“蓝丝带”成员们
近日,在水清沙白、风景如画的三亚,记者采访了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孙冬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听他们讲述“蓝丝带”的每一步足迹,回忆他们和大海的每一次“约会”。
西北汉子闯三亚 偶然发起NGO成为他永远的牵绊
孙冬祖籍西安,现在是海南一家景区的负责人。1998年他来到三亚工作,“海水、海滩都是原生态的,简直太美了!”提起当时的感受,孙冬难掩对大海的热爱。
2003年三亚旅游业“井喷”,大量游客涌入海南欣赏中国最美的海景,从事旅游业的孙冬面对成倍增长的游客自然是由衷地高兴,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大海的承载能力,如何让海洋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并行不悖,成了孙冬常常思考的问题,“海洋保护不能等,污染了再治理代价太大”。
从2005年开始,孙冬负责的景区开始举办“龙抬头节”祭海活动,感恩大海,保护大海。2007年农历2月2日,“龙抬头节”如期举行,所不同的是,在孙冬保护海洋理念的构想下,这次景区提出了“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通过在酒店放置宣传品的形式,希望游客一起来保护海洋。谁也没料到,“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一经发起,就受到了社会上的强烈关注。
看到人们对海洋保护的热情,孙冬仿佛看到了海洋保护的曙光,凭着一股冲劲和热情,2007年6月1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三亚民政局注册,成为中国第一家民间公益性的海洋保护组织。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想做一点儿事,在海南岛的公共场所都有一些指示牌,吃住行游购浴都有相关提示,组织一些保护海洋的活动。”孙冬说,他最初就是想让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一旦做开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就没有退路了,必须要做下去。”几年的时间里,孙冬和“蓝丝带”共同成长,他对大海的认识越深,就越欲罢不能地想要保护她,这已经成为孙冬永远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