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推动武汉发挥战略作用
(长江日报)转型是复兴大武汉的必经之路。怎样认识转型,如何更好地转型发展?对此,专家们认为——
经济结构转型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水位下去,石头就显出来了,一块叫成本,一块叫债务,这是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就是四个字——水落石出。
关于经济形势,我认为GDP增速下行到7.5%的档位,虽然宏观上政府调控不“缺牌”,但是微观上却必须面对水落石出的“石头”。
虽然今年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具体到地方、企业而言,却各有各的问题,毕竟水面以下的“石头”的确存在,需要化解“石头”、加快转型。
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时间,政府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磨练,微观上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要让市场先做反应,真对付不了的,政府也许可以伸把手。
中国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之路。未来十年,释放中国经济空间的机会有两个。
一是中国的继续开放。对中国而言,继续开放还是头等重要的,因为新的全球格局正在形成,中国经济不可能自外于这个进程。二是城市化,即流动的力量走向集聚和集中,重新配置空间资源,形成新的空间布局。
回头看改革开放以来,势如破竹向全球出口的“中国制造”,正是依托了香港和欧美的服务业,才一船一船走出去的。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延续了高速增长。但是,这个局面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正在改变。
今后中国制造面临转型,政策制定者和业界有必要认识到,“为服务业的服务”可能是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
但要建设“创新型经济”,首先还是为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特别是提升法治水平、降低税率和负担,鼓励人们在公平竞争的环境里争先恐后地“冒”。不要以为,鼓励创新就是政府手里拿把米,谁“创新”就丢给谁,那等于假定政府自己知道产业、技术和消费潮流将向哪个方向变化——这是根本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