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做“加减法”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长江日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蔡甸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最持久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宁可财政收入少一点,也要守住绿水青山。”蔡甸全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除坚持产业驱动、新城带动外,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一把手领导绩效考核内容,坚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着力推进珍爱自然、发展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昨日从蔡甸区获悉,因过不了环保门槛,该区今年已拒批7个项目,其中不乏投资过2亿元的“大单”,该区负责人说:“宁可财政收入少一点,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蔡甸山水资源丰富,是我市美丽的后花园。今年6月,该区在全市率先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制定“三步走”路线图:2013年,创建6个省级(国家级)生态街乡镇,同步创建150个生态村,全区生态村比例达50%以上;2014年,创建4个省级(国家级)生态街乡镇,同步创建80个生态村,全区生态村比例达80%以上;2015年,全区生态街乡镇创建实现全覆盖,同步创建30个生态村,全区生态村比例达到90%以上,达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标准。
区委区政府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蔡甸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最持久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要全力做好生态“加减法”。
所谓“加法”,就是要全力推进后官湖绿道建设,大规模推进园林绿化,加强水环境保护、采石迹地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后官湖110公里绿道明年底将全面建成。目前,蔡甸汉江江滩公园已经基本建成。索子长河30公里沿线种植花草树木2.45万株,并配建了人行步道和驿站,“竹海花溪”景观格局初显。全区重点湖泊、河流水质已全部恢复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全区治理采石迹地200多万平方米,实施山体复绿30多万平方米。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蔡甸污水处理厂和5个街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污水处理站及70个村(社区)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已基本建成并发挥作用。
所谓“减法”,就是在全市率先取缔湖泊珍珠养殖,面积达7000多亩。完全拆除索子长河和后官湖内的拦网,严禁人工投放饵料。关停沿湖规模畜禽养殖小区7家。采石企业由高峰期的300多家减少到目前6家,今年将全部取缔。同时关停化肥厂、水泥厂等10多家“城中厂”,依法淘汰29家落后产能,全区30多家实心粘土砖厂实现全面关停。
据悉,坚持工业倍增同时,蔡甸还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目前,后官湖畔占地约800亩的亚洲最大室内主题公园世茂嘉年华已开工,2015年建成开放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能力将达200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此外,该区还强力推进“十百千万”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进传统农业向生态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转变。
据介绍,蔡甸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中,除坚持产业驱动、新城带动外,还坚持制度推动。创新考核评价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一把手领导绩效考核内容,坚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着力推进珍爱自然、发展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责编:刘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