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为民”作为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3-07-24 15:02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这是传统文人的为民情怀,其实这种为民情怀从未阻断,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为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必须把“为民”作为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民的前提是真真实实搞清楚群众所盼所需。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主动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一线听听他们的心声。转变工作作风,多接接地气,把心净下来、沉下身来,才能融入基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只有与群众的距离近了,群众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说出来,这便于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为民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习总书记说得好“是作秀还是真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看出”,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往往最开始是声势浩大,最后却无疾而终,带给群众的印象是“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这样联系群众是不能受到群众欢迎的。党员干部要勤动腿经常到基层一线,从生产生活上帮助群众,长期坚持为群众排忧解难,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民的目的是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员干部在实践群众路线时要带着真心怀着诚心,联系群众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欢心。怀着诚心才能激发党员干部为群众做事的积极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动性。有真心诚心的党员干部比没有责任心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争取的项目、资金要多,做的事要实,赢得的群众的认可要多。只有真正为民的党员干部,群众才能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这样才能密切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信赖。(长江网 宋频)

编辑:张亮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