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行业侵权典型案例大揭秘

2013-03-14 10:2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商报消息)新车被4S店偷换空调压缩机 通信运营商安全漏洞致手机卡被复制……

  案例

  出租车载客绕道致误机

  张某于2011年5月29日下午5点左右乘坐车牌号为鄂AXG369的出租车从武汉市珞珈山国际酒店前往天河机场,赶乘晚上6点40分飞往广州的航班。司机以市内堵车为由绕走三环,到达机场时已经是晚上6点23分,导致张某航班延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0元。经市消协调解,出租车公司赔偿张某因误机造成的损失1400元。

  昨日,武汉市消协还发布了零售商业、汽车消费等十大行业侵权现象的典型案例。

  零售商业

  申(投)诉的主要问题:商场促销时,虚构原价、虚假打折,模糊标价;夸大商品的功能与功效;捆绑销售、销售不合格商品等。

  案例一

  广告促销却没货

  2011年8月,消费者张某接到一份循礼门大润发超市的促销传单,上面写着“8月17日到19日,康佳19英寸LED电视机只卖798元。”同月17日上午9点,张某来到大润发购买,超市却说本月13日就卖完了。张某遂投诉到市消协。

  经消协和工商部门介入,大润发按促销价卖给张某一台彩电。

  案例二

  虚构原价搞促销

  2011年11月,某商场在卖场内做京润珍珠牌化妆品降价促销活动,但其所标示的三种活动商品在活动前并未售卖过;另一种商品标示的原价680元,活动价476元,但在促销活动前的实际成交价为401元。后经查实,物价部门依法对该商场虚构原价的价格违法行为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点评:据《价格法》和《消法》有关规定,如果经营者向消费者发布虚假价格信息或者作出虚假承诺,并诱导与其进行交易,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汽车消费行业

  申(投)诉的主要问题:有的经销商虚假宣传、随意或变相加价提车、强制保险、定金退还难; 维修不及时、夸大故障、不履行免费保养承诺等。

  新车被偷换空调压缩机

  消费者陈某于2011年5月25日在湖北三山天马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轿车,第二天发现空调不制冷,送4S店检修。

  修好后,陈某向该店维修工了解得知空调压缩机被更换。但4S店态度强硬,拒不认错,陈某遂投诉该店。后经工商部门介入,陈先生得以维权。

  案例二

  加价搭售却不开发票

  2011年4月26日,消费者余某在武汉桦晨行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一汽大众CC豪华型轿车一辆,车款277800元,同时经销商强制加装价值20000元的用品,余某付款共计297800元,但经销商出具的发票仅为277800元。经消协调解,经销商退还余某15000元,另外5000元用于经销商加装配置进行补偿。

  点评: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法》有关规定,上述案例一中,经营者没如实告知真实情况,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案例二中,经营者搭售商品不开发票,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