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共产党员]肖铭钊:地铁掘进中争分夺秒

2012-06-22 04:5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 见习记者黄帅 通讯员金敏)前天,伴随着轨道的全线贯通,地铁2号线建设进入倒计时。年底,武汉人多年的地铁梦即将梦圆。为了实现这个梦,一批建设者在地下奉献着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从2008年开始,市政建设集团隧道工程公司总工程师肖铭钊工作的全部就是三个字——“挖地铁”。

  “去年那几个月可真是不容易。”回忆起宝通寺——中南路2号线区间掘进时日夜奋战的场景,肖铭钊仍感慨不已。在2号线中,这个区间是一块“硬骨头”。在短短的1.2公里内,集中了混凝土一般的硬岩、内含直径一两米石块的夹石土、“稀泥”般的老黏土等多种类型的地质。地层复杂、工期紧迫,对于第一次独立开展隧道掘进的市政建设集团来说,压力巨大。

  由于前期的管线迁改和房屋拆迁耽搁了太多的建设时间,为了在去年年底完成掘进任务,集团调来4台盾构机,全国首次出现了同一地铁站内4台盾构机“背靠背”同时掘进的场面。完工时间逐渐临近,肖铭钊选择用技术创新争时间,他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出高分子纤维素,利用渣土制造出新型高分子砂浆来。与传统水泥砂浆相比,减少了渣土外运量,省下替代掉的膨润土开支,黏度、可注性等性能也都高出了一大截。

  隧道挖掘不易,地铁站施工同样艰难。宝通寺地铁站地下4米即为岩层,传统办法慢慢挖基坑,无论如何来不及。肖铭钊决定采用爆破法,在近在咫尺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楚名刹宝通寺下搞爆破,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

  他带领技术人员一个个地确定炸药埋点,反复计算爆破效果。在中心城区炸出一个深基坑后,最近距离不过10米的周边建筑纹丝不动。

  金银潭地铁站下是大面积淤泥,肖铭钊因地制宜,开发出杉木杆与钢挂网结合的技术,稳定了边坡支护,实现施工周期和成本双节省。

  2号线掘进顺利完成后,肖铭钊投入到4号线的建设中。他身边的工人说,2号线施工最紧张的那几个月里,他日夜吃住在工地。而在4号线东亭项目部的活动板房里,记者看到,他又把床搬进了办公室。

编辑:任斌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