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蜗居 照亮生活

2012-09-25 11:26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人民日报)房子是新的,环境是新的,生活更是新的。对于在破旧棚户区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们来说,棚户区改造不仅让他们告别了“蜗居”的艰难生活,更让他们告别了因为住房条件差而造成的尴尬和苦闷,重拾生活的信心。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部分城市、工矿、林区、垦区都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内的住房结构简易、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居住条件简陋,公共设施不全,生活环境恶劣。棚户区的居民,有不少是下岗失业人员、退休职工和低保户,自身无力改善住房条件。日益繁华的城市里,棚户区就像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疤,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

  2008年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将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造步伐。2010年,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各类棚户区改造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从棚户房搬进新居,居民居住条件发生质的飞跃

  秋季的东北,辽宁省阜新市的吴建明一家在文欣苑社区的新家享受着天伦之乐。过去,一家5口人住在仅34平方米的小棚屋里,一住就是几十年。棚改之后,他们一家在离原住址不远的文欣苑社区分到两套52平方米的新楼房。不仅生活设施齐全,而且学校也很近,小孙女上学很方便。

  和他们一起享受这幸福新生活的,还有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北票市等地的70多万户搬入新居的棚户区居民。

  辽宁省有众多曾经辉煌过的工矿企业,在资源枯竭和体制转轨的影响下,数百万工矿企业职工原来长期生活在棚户区中。经过辽宁全省上下坚持7年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全省211万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昔日“上水难、下水难、行路难、如厕难、取暖难、就业难、洗澡难、娶亲难”的生活状态,棚户区居民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改造前的30.8平方米增加到50平方米,人均达到16平方米,居住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之前,有2000多万户居民居住在棚户区中。2006年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房已超过1000万户。

  推进棚户区改造,有效地改善了这些家庭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部分低收入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住上新房,而且能够拿到产权,也有利于增强对发展的信心、对未来的希望。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这几年实践来看,扎实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既能改善民生,又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棚户区改造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仅能够增加投资,而且能够带动消费,可以有效消化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产能和产品。

  尽管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依然艰巨。据调查,截至目前我国仍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少量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居住在棚户区中。此外,各地还有不少“城中村”、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房屋破旧拥挤,厨卫设施不全,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帮助这些居民较快地解决住房困难,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这一群体的住房给予保障或支持,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2012年,全国还将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300万户,将由集中连片、易改造的棚户区向零散分布、难以改造的棚户区深入,棚改将进入攻坚阶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