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2012-09-07 10:56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光明日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 陆元兵: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也对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增强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大文化建设的创造性力度,加快新文化建设速度。

  建设面向现代化的新文化。当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政治和经济重要影响和反作用。文化建设必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面向现代和未来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加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加速文化创造,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积极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智力支持。

  建设面向世界的新文化。只有面向世界,我们才能在文化建设领域有比较、有鉴别,才能不断弥补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差距。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开阔胸襟和广阔眼界来面对全世界的各种文化,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使中华文化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中华文化主动走向世界,在多元中求自主,在多样中求共识,为世界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建设面向未来的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离不开前人为我们打下的坚实基础,而且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我们之后的数代人持续不断地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同样必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要在观念形态上全面准确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引领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我们要着眼于子孙后代的文化需求,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建设民族的文化。我们建设的新文化必须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质,必须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肩负的历史使命及所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中华文化的魅力在于追求天下为公,在于追求明理诚信,在于追求科学民主;中华文化的风骨在于追求独立与尊严,在于追求超越与卓越;中华文化的气派在于追求以人为本,在于追求舍生取义,在于追求和谐共存,在于追求自信自强、文明开放、雍容大度的国家形象,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科学的文化。这种科学的文化,始终自觉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和“第一要务”;在内涵上,它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而且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并以此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促进人们实事求是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它还有着与时俱进的品格,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思想,自觉担当起社会进步先导的角色。

  建设大众的文化。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早在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这两个原则,把文化这个行业做成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行业,把在人民大众看来是奢侈品的文化产品变成日常消费品,把主流文化科学地转化为大众文化,把人民大众的智慧作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力量源泉。

责编:陈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