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鲜活实践

2012-09-01 10:3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方法论原则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抓住关键环节,锁定关键问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城乡形态、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科学奠定四川现代化基本框架。

  在“新型”上下功夫。工业化要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选择性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加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抢先形成产业领先优势,有效缓解经济持续增长、人口与就业、资源能源供应、生态刚性约束等多重压力。在城镇化上要坚决避免“空心城镇化”、“片面城镇化”、“粗放城镇化”、“无序城镇化”、“被动城镇化”等不良倾向,坚持以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为方向,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智能升级、社会良治、宜居幸福的“交集最大化”。

  在“互动”上做文章。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一个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必须坚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良性互动起来,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新型城镇化,真正做到“两化”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使重大产业发展空间分布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相协调,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在“统筹”上用力气。要以城乡之间获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科学定位、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切实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加快推进城乡“从异化走向同化、从对立走向统一、从二元走向一元”;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经济与社会、开发与保护等重大关系,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在“文化”上求品位。坚持把文化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思想先导和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文化生产力、竞争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坚持用文化力量驱动新型工业化、用文化特色彰显新型城镇化、用文化创意振兴农业现代化、用文化纽带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推动四川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