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增的监利样本

2012-11-07 07:3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湖北日报记者 胡祥修 通讯员 王俐伶 万东方)监利,湖北粮食生产第一县,中国水稻总产第一县。解析湖北粮食生产九连增的支撑因素,监利是个很好的样本。

图为:监利毛市镇杨湾水稻基地晚稻成熟待收。据测算,亩产550公斤以上。(记者 胡祥修 摄)

  农田“供不应求”

  10月下旬,监利县晚稻基本收获归仓。谈起今年的收成,不少农民表达了想多种田的愿望。

  毛市镇柘福村农民冉高禄种稻62亩,其中50亩是转包来的。冉高禄告诉记者:“种一亩中稻净收入超过一千元。种双季稻比种中稻每亩可多赚五六百元,只是人辛苦点。”冉高禄匡算了下,全年种粮纯收入7万元没问题。他还想多包些田种,但这两年要田的农户多,让田的农户少。那些进城农户流转责任田,一般都是优先满足自己的亲友。

  农田俏了,租金也涨了。毛市镇,包田租金,去年行情每亩是150元,今年涨到200元。国家给的粮食补贴归原承包农户,原承包农户不种田,每亩可坐享三百元收益。

  新沟镇新红村种粮大户赵又平种的500亩中稻早已收获变钱,他说纯收入有50多万元。谈起这十几年来的种粮历程,他感慨很多,最开始几年种田不赚钱,这几年国家提高了粮价,增加了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种粮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过去谷贱伤农,不出租金都能包到田。现在种粮有钱赚,农田也俏了,再找田很难了。”

  种田越来越轻松

  以前的种田方式,一个农民种几十亩田不可想象。但现在不同了,“如今农民是穿着皮鞋种田!”一名乡镇干部对记者说。

  农业机械的普及,水、电、路的改善,社会化服务的完备,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监利,很多60多岁的农民也能种几十亩水稻。新沟镇双剅村68岁的农民童万修说:“我与老伴种了30亩水稻,插秧忙不过来请人插。收割有机械。再多种点田也没问题。”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监利县水稻机收的普及率接近100%,水稻机插的普及率今年增加到30%以上。过去农民怕种双季稻,因为7月份“双抢”实在是辛苦。现在有了机收机插,“双抢”不再像打仗。

  毛市镇农民介绍:打药的喷雾器现在是电动的,效率快了三倍;抽水灌溉用电泵,轻便好用;需要什么肥,一个电话,经销商直接送到田头。育秧、插秧、耕整、打药、收割,这些生产管理环节,都可外包。“过去呀,得把谷子脱净晒干运到镇上销售。现在可以直接卖穗子。”毛市镇杨湾村农民冉幼松说:稻穗熟了,可请农机合作社来田间估产包收,现场得钱。

  周老嘴镇的三丰水稻专业合作社,今年还推出了包秧业务。包育秧包插秧,每亩收取费用220元。

  种粮积极性哪里来

  监利县自2004年以来,粮食持续增产。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年,粮食“九连增”已成定局。预计全县粮食总产有望跃上15亿公斤新台阶。

  粮食能实现“九连增”,从根本上说,是持续调动与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农民种粮积极性哪里来?监利县委书记董新发总结概括为:好政策、强水利、高科技、实工作。

  好政策,就是国家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好。2012年,省财政下拨给监利的补贴资金23170万元,监利一分钱不少直接发给农民。

  强水利,就是水利设施改善,排灌能力增强。去冬今春,监利借“三万”的东风,共整治塘堰5497口,疏挖沟渠13821处,维修泵站390座,让一些低产田变为高产田。

  高科技,就是抓科技创新,促进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实工作,就是千方百计服务保障粮食生产。行政作用在抗灾中显得格外突出,去年监利的旱灾50年一遇,监利贯彻省委、省政府“高价买粮”精神,从长江何王庙段搬水救急,投入抗旱资金达1亿元。今年,稻飞虱虫害严重,分管县长亲自抓,专班督办。由于防控措施有力,今年虫害没有影响到粮食增产。

  订单农业也提高了农民种粮的效益。以福娃集团为首的6家重点粮食加工企业,下的优质稻订单,覆盖了全县80%的农户。监利农民种粮不愁销,还能卖出好价钱。

 

责编:陈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