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论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党理论的贡献

2013-01-05 16:1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姚桓:论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党理论的贡献
——十八大精神解读之一

  原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

  内容提要:本文从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新阐述出发,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一些规律,从执政理念、执政资源、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党理论的贡献。

  关键词: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执政党 理论贡献

  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新阐述、新定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报告特别强调,“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如同党建理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科学发展观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党建思想,特别是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要规律。十八大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对中国执政党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蕴含着极大的理论探索空间。

  一、科学发展观指出第一要义是发展,把发展作为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宗旨的根本途径,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

  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的核心问题,不仅要回答为谁执靠谁执政的执政宗旨,更重要的解决如何实现执政宗旨的途径、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资本主义能够取代封建社会,是因为资本主义在取得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过去世世代代的总和。工人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也必须致力于经济建设,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任务更加紧迫。只有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落实。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认识出现过反复,党和人民为此付出过重大代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改革开放,尽管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党中央和全党的认识清醒而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党能够顶住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冲击,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都得益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得益于发展带来的国家综合实力的极大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十八大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个基本判断是完全符合实际的,也是制定、执行党的路线的依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矛盾和一系列新问题,发展,惟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矛盾提供物质基础,充分体现执政的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代,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的十分激烈,各国都在围绕发展问题进行激烈的竞争和竞赛,究竟哪种制度能够为和平发展和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最大的可能性,成为历史和各国人民选择哪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正是从这样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出发,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头等重要的事务,解决了对执政党来说最重要的执政理念的落实问题。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这就表明,今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全党全国人民都要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毛泽东语)。古人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明确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就掌握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就把握了解决国内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有了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为坚持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更牢固的理论依据,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要为发展提供政治、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并以此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这使得执政党建设有了明确方向和检验标准。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