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将要接过什么样的“接力棒”

2012-11-05 16:5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发展论坛 作者:干越白丁) 盼望着,盼望着,十八大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十八大将判断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久的走向,成为推动中国发展变化的“关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党的十八大要接过上一辈传递“接力棒”,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新的历史重任。

 

  接好科学发展的“接力棒”。发展是硬道理,但是,硬发展没道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年来我们创造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无不证明科学发展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十八大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接好改革开放的“接力棒”。改革开放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仍处于改革攻坚期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十八大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以更大的力度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凝聚更加强大的力量。

  接好改善民生的“接力棒”。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及党的执政基础。只有把民生问题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科学发展观才得以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得以构建。面对未来的发展,十八大要坚持抓好民生不动摇的原则,按照“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要、住房是民生之重、社保是民生之靠、收入是民生之源”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接好和谐稳定的“接力棒”。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十年来,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当今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变革广泛深刻、新老问题相互交错、多种矛盾纠纷叠加。面对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十八大要一如既往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加强社会管理,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又创新服务功能,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接好加强党建的“接力棒”。党的建设是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的关键所在。十年来,各级党组织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强保证。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十八大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全面部署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始终发挥好我们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再立潮头扬风帆,又踏层峰辟新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久久为功、矢志不渝、努力奋斗。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形势,策应新的目标,十八大要在接好“接力棒”的基础上,制定新措施,拿出新办法,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跑好“接力赛”,谱写国强民富的新篇章。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