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千名记者走基层 > 田间地头

工地不见新生代农民工

2011-03-02 09:46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武汉晚报)尽管工地条件改善不少,工资也涨了,但记者连日来走访三镇工地却发现,80后的身影十分“罕见”。在洪山区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上河西区工地上,31岁的刘志军告诉记者:“我是工地上最年轻的一个。”

  “升级”工地不见年轻人

  随着政府对农民工待遇的重视,如今的建筑工地已是今非昔比。在洪山区建筑管理站办公室主任伍琴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平均25平米的活动板房干净整洁,饭菜荤素搭配,有菜有汤,还有专人管理的热水供应,一切井然有序。

  “近几年,待遇也从40元一天涨到70元一天。”46岁的章树清来自四川乐清,做了近30年的建筑工人,现在已经是上河西区工地的项目部部长,管理近600名农民工,无一小于30岁。“曾经来过一个80后,干了不到半个月就走了。”

  新生代农民工看“前景”

  31岁的刘军来自咸宁,与爱人一起来汉打工,3岁的孩子在老家生活。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成为上河西区工地的保安,也是最年轻的员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在工地上还想多学点技术,将来准备做点技术活。”他说道:“人往高处走,选择工种也要看未来的发展!

  “不像过去,农民的儿子也只能种地,现在的农民工二代有了更多选择。”刘军告诉记者,新生代农民工更多选择进厂打工,或是做零活。一来因为工地风吹日晒,相当辛苦;二来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大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岗位选择面更宽,择业观也悄然改变。

  技术型建筑工显紧缺

  伍琴告诉记者,洪山区共有98处在建项目工地,工地上的建筑工均以35岁到45岁之间为主。条件虽然改善了,但仍然吸引不了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随着当前这一代农民工的年龄增长,一定文化知识的新生代农民工缺少,未来工地上农民工可能形成断层,同时技术型建筑人才也将显得更加紧缺。”

 

 

 

责编:陈明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