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千名记者走基层 > 记者手记

湖北研究员发明分析仪给力食品安全

2011-03-15 16:57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记者 郝琦)将牛奶样品放仪器,摁下按钮,6秒钟后,奶品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一目了然。3月15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现场,由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崔海容研制的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让围观的市民们一睹高科技如何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崔海容(右一)在助手帮助下进行检测

  据崔海容介绍,他这台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耗费他2年多心血和近50多万元的研发资金。和记者边聊着,崔海容开始演示起来。他先在一根玻璃管中倒入少许牛奶,再将一层膜覆盖在试管内胆上,然后将试管放置在一个插槽皿中加热。“学问就在这张小小的薄膜里。”崔海容笑着说:“这个步骤叫膜渗析,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是小分子,随着温度的升高,会通过这张膜被分离出来。”

 

 

工作人员用分析仪进行食品检测

 

  30分钟后,崔海容将玻璃管取出,放在分析仪里,点击了“执行”按钮。6秒钟不到,分析仪侧面的蓝色液晶屏里显示出管内样品的检测结果。崔海容介绍说,这个步骤是通过电化学原理,测定奶品中是否存有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据了解,以往测定奶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须将奶样送至专门实验室,通过液相色谱等手段检测,检测成本每次200多元。而崔海容研制的分析仪,结合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检测,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成本也大幅减少。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崔海容感慨地说:“这张大网需由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而由于缺乏专业性,群众监督一直未能落实,而自己的这项发明,就是用科技手段把群众们武装成食品安全“专家”,让“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皮革奶”等毒害食品无所遁形。

 

  除能检测出奶品中三聚氰胺外,根据不同的使用方法,这台分析仪还能检测出大米中的铅、镉,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以及干菜中的有害色素,应用前景广阔。崔海容透露,目前,数家奶源上游商已联系他,准备引进这套系统。下一步,崔海容希望能将自己的智慧成果实现产业化,让这项发明进社区、进山区、进菜场,真正为人民群众造福。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