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段海华:扶贫就是扶着他一路前行

2020-12-27 21:3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段海华:扶贫就是扶着他一路前行 

  2015年9月,我被安排到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驻村扶贫,经过摸排调查发现,同兴集村位置比较偏僻,集体经济也很薄弱,村里有贫困户30户共73人,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脱贫建议。

  李常学老实憨厚,我们建议他发展养殖业。在我们的鼓动下,他很快买回一头黄牛。根据黄陂区发展肉牛产业、大力实施牛品种改良工程等政策,我们帮助申请,乡里决定给他补偿3000元。

  当年底的时候,李常学准备杀年猪,又担心猪肉卖不出去,我们向同事“推销”。很快,李常学不用出门,猪肉被我们同事“抢购”。

  我们又鼓励他办个养殖场,他很犹豫,尤其担心养的鸡鸭和猪卖不出去。我们当即打包票,销路问题我们解决,你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就是了,李常学悬着的心落地了。

  我们帮他在山坳中选择了块地方,我们找到当地农行部门,通过小额无息贷款帮李常学贷款5万元,帮他盖起鸡棚鸭棚,购得了鸡苗和鸭苗,并向承包的鱼塘放养了鱼苗。

  初搞养殖,有些技巧李常学并不知晓,我们时常到他养殖基地与他交流沟通,并请养殖人员教他,科学方法,鸡鸭成活率达到96%。

  李常学在我们的鼓励下,养鸡鸭和鱼的同时,还饲养了4头黑猪和2头牛,力气小的儿子和妻子也在旁边搭个手。

  2017年5月,李常学查出患上胃癌。开始他还不愿意做手术,我们就做工作,同时帮助联系合作医疗,提前帮他借款,通过区有关部门,帮忙联系住院,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李常学出院后很消沉,我们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上门一次,跟他谈心,我们还陪他走到养殖场,把他没有销售完的鸡蛋带回城里,帮他销售。

  渐渐地,在我们多次关爱和帮助下,他的脸上也出现了红润,也开始有说有笑了,由于他辞去了苗圃看场的职业,收入减少后,唯一的收入就是养殖场。我们帮他把养殖场周围的几亩地都以低价租赁下来,种瓜、种花生,养龙虾。

  生活开始一天天改善,我们也感到很宽慰,有成就感。 (口述:段海华 整理:记者汪文汉)

  江岸区纪委驻村工作队员刘一平:让这家人脱贫之路走得坚实

  这些年,驻村工作队把李涛一家人始终当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对这个家,不仅鼓舞他们树立起脱贫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寻找好的脱贫路径。

  我们工作队分别来自江岸区纪委、江岸区应急管理局和江岸区四唯街,共有3名队员。2015年,针对李常学家的情况,上任驻村工作队江岸区纪委干部段海华和村里一起商议,扶持他发展家庭养殖业。当时李常学顾虑多,段海华等队员就鼓励他,还帮助找到银行部门,通过小额无息贷款帮李常学贷款5万元。在村里支持下,把高家田的一片荒地和两个鱼塘免费提供给李常学办养殖场。

  李常学有股不甘贫困的精气神,将家庭养殖场办得有声有色。他去世后,我们多次到李涛的养殖场,和他一起研究解决扩大养殖规模存在的问题,承担了所有鸡蛋的销售任务。每个周末回城的时候,我们3名队员,时常把李涛家里一周的鸡蛋全部装上车,推销给相关单位和亲友。

  对这个脱贫家庭,我们的帮扶一直没停歇,支持李涛发展多种经营,扶持他在脱贫的道路上走得坚实。 (记者汪文汉 整理)

  扶贫干部佘正林:扶持建养殖场摘掉穷帽子 

  村民李涛:扶我们上马还护我们前行 

   

  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佘正林(左一)、宋国祥(右一)来到李涛(右二)的养鸡场,与兄弟俩拉家常,了解养殖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记者李永刚 摄 

  34岁的李涛家住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父亲叫李常学,2014年被纳入贫困帮扶对象。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关心和支持下,这个家告别了贫困。2017年5月,李常学患上胃癌,家庭收入锐减。2019年11月13日,李常学终究没有斗过病魔去世。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先后上门,持续帮扶发展家庭养殖业,使这个家在小康路上一路前行。

  2021年2月24日,记者第15次探访来到距离他家2公里远的养殖场,漫山遍野不少鸡在寻食,堰塘边两只鹅在漫步。在堰堤下面一个水田里,一台挖掘机正在作业。

  李涛介绍,扶贫工作队帮助选址承包山地建起了这个养殖场,2020年共养殖1400只鸡,全年累计销售900只鸡、鸡蛋4万枚。去年还杀了4头年猪。去年年底毛收入12万元,把过去的贷款全部还清。目前养殖场还有近500只鸡、2只鹅。由于驻村干部的帮助,去年养的猪被抢购一空。

  李涛说,这几年在驻村干部的帮助和关心下,家里欠了多年的外债也全还清了。今年打算再上一个台阶,扩大养猪规模,在去年的基础上收入争取翻番。

  江岸区驻同兴集村工作队队长佘正林介绍,工作队分别来自江岸区纪委、江岸区应急管理局和江岸区四唯街道办事处,共有3名队员。驻村工作队把李涛一家人始终当作重点关注对象,隔三岔五上门走访,通过扶持这家人建养殖场摘掉穷帽子。

  佘正林说,今年,李涛打算把家里的猪圈搬迁到养殖场,得知还是缺资金,打算最近到有关部门帮助协调,争取帮李涛无息贷款10万元,支持他家把养殖场做大规模,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代表。(记者汪文汉)

  【编辑:王冲】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