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高计才:脱贫帮扶成就了我的养虾事业

2020-12-27 21:3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从欠债30万到龙虾大王 扶贫贷款给我最大底气

  苦难是一笔财富,而在苦难中站起来的人,才是财富真正的拥有者。我叫高计才,今年55岁,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的村民。

  3年前,我是欠了30多万元外债的患癌贫困户;如今,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虾”大王。我想说的是,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从绝望中找到希望,完全换了一种活法,我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

2018年1月31日,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家中装饰一新,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记者胡冬冬 摄

  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几年前的我近乎绝望:癌症夺走了我的健康,也让我们家庭陷入深渊。

  没生病前,我是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有名的能人。我在村里最早一拨养鱼、养猪致富,盖楼。2006年,我被确诊患上直肠癌,因为当时新农合报销比例不高,3次手术费,我花光了所有积蓄。

  我前几年吃的进口抗癌药,一个月2万多元,一年30万,“辛辛苦苦15年,一病回到起步时。”我成了贫困户,我以为我这辈子再也爬不起来了。

2016年2月2日,高计才和妻子在自家鱼塘上劳作。记者胡冬冬 摄

  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我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村支部陈书记通过蔡甸残联寻求中华慈善总会的救助,获得部分赠送的抗癌药。他帮助办理的慢性重症报销了6000元,给我争取的大病救助又报了8000元,这样我的药费负担小多了,渡过了第一个难关。

  这两年,抗癌药国产化了,一个月只要2000多元。我的这个抗癌药今年进医保了,今后吃药花费不到以前的零头了。

  刚开始时,我抱着传统老观念,想养鱼、养猪,觉得自己技术蛮扎实。后来,消泗乡政府和村里特意帮我请渔业水产部门专家上门结对,他们改变了我的想法。养猪风险太大,资金投入也不小;养鱼一年最多挣几万元,只能维持我吃药的开销,要想翻身,还得尝试市场最受欢迎的。

2016年8月1日,高计才家前面鱼塘,水位一直居高不下,他的猪舍仍大半淹没在水中。这次洪水中损失惨重,他一筹莫展。记者胡冬冬 摄

  在乡里和村里的帮助下,2015年10月,我和村民置换了20亩闲置水田,养小龙虾。开始有点学艺不精。试验养虾时,我打算在水田中种一季麦子,然后再投虾苗。正好区水产局专家上门,说我方法搞错了,当时就应开挖虾池,为投放虾苗做准备。这两年,我养的小龙虾赶上了市场火爆的好行情,多亏了这些专家帮忙,真是走运啊。

  2016年,消泗乡遭了洪灾,我的鱼虾全完了,市里、区里、村里的扶贫干部鼓励我咬着牙坚持干。去年9月,眼看鱼饲料的钱没有着落,村里帮我争取的精准扶贫贷款好像那“及时雨”,恰好给我批了4 万元,我喜得流眼泪。去年年底鱼价好,我卖鱼好好赚了一笔,填上了遭灾造成的部分损失。

2018年1月31日,高计才非常关心刚出生的孙女。记者胡冬冬 摄

  阳光总在风雨后。今年我养小龙虾和鱼都赚了,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子娶妻添女,今年在汉阳黄金口找到一份快递员的工作,今年春节卖鱼赚了钱,明年我准备帮他承包一个快递点。

  摘了穷帽子,走上致富路。我明白,这些成果里既有我自己的辛勤汗水,也饱含政府部门和帮扶干部对我的鼓励。要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还得继续加油,我也要像别人帮助我一样,帮助更多的乡亲们。(口述:高计才 整理:记者章鸽)

 

2018年10月26日,今年的小龙虾已卖完,高计才把虾塘中的水抽干后,撒上石灰粉消毒 记者胡冬冬 摄

  患癌贫困户成了“小龙虾大王”,

  从欠债30万元到开公司,穷日子变“牛日子”

2020年11月12日,记者再次采访高计才,高住在大部分时间住在虾塘旁的棚屋里,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记者胡冬冬 摄

  我叫高计才, 今年58岁, 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村民。

  几年前,我因患癌症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我的生活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幸运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从绝望中找到希望,穷日子变“牛日子”。

  看到我家门口的招牌了吧,我开公司啦。3年前,我是欠了30多万元外债的患癌贫困户;如今,我摘掉了贫困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龙虾大王”。除了养鱼养虾,我今年还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劳务公司,想把消泗十里八乡的老哥们聚在一起,通过进城务工来致富,一起“抱团”奔小康。

  因病负债累累

  精准扶贫让我干起小龙虾养殖

  生病前,我也算是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有名的能人。我是村里最早养鱼、养猪致富盖楼房的一拨人之一,小日子过得还算美满。2006年,我肚子不舒服,被确诊患上了直肠癌。因为当时新农合报销比例不高,后来癌症复发,我前后做了3次手术。为了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治病的最初几年,我吃的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那种进口抗癌药,把一点家底都吃没了,欠债30万元。现实很无情,幸亏有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的家庭从困境中挺了过来。这两年,抗癌药国产化了,一个月只要2000多元。市里有慢性重症、大病救助等政策,报销后自费不到一半了。去年,这种抗癌药还进医保了,我吃药花费连以前的零头都要不了。

  要不是得病,我不乐意当贫困户。尽管有了扶贫好政策,但我想要脱贫还得勤劳肯干。我身体好些了,就想靠养殖脱贫。开始还是想养猪、养鱼,后来,消泗乡政府和村里特意帮我请渔业水产部门专家上门结对,他们改变了我的想法:要想还债脱贫,还得尝试养殖最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在乡里和村里的帮助指导下,2015年底,我和村民置换了20亩闲置水田,规模化养殖小龙虾。那两年,我养殖的小龙虾赶上了市场火爆的好行情,都卖出了好价钱。这不完全是走了好运,与扶贫干部和农业水产专家的指导分不开。

  2016年夏天,我们消泗乡遭受洪水灾害,我家池塘被洪水漫灌,养殖的鱼虾全“泡了汤”,市、区、村里的扶贫干部一次次来家里查看灾情损失,帮助我灾后尽快恢复生产,将损失减少到最小。那年9月,眼看没钱买鱼饲料,村里帮我联系银行,争取到精准扶贫贷款4万元,我高兴得流眼泪。当年年底鱼价不错,我卖鱼收入比较理想,偿还了大部分养殖鱼虾的借款。

2016年2月2日,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家中,将鱼卖出的高计才还了一些债务。他做了养虾、养猪的预算,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在这两方面得到一些帮助。记者胡冬冬 摄

  成为脱贫榜样

  我开公司想帮助更多人

2017年6月23日,记者再访高计才家。高计才在虾塘前搭起了临时棚屋,吃住基本在这里。这个时节,小龙虾收益不错。记者胡冬冬 摄

  阳光总在风雨后。2016年洪水退后,我没有气馁和退缩。在各方的帮扶下,我又继续把鱼虾养殖干了起来。2017年,我摘掉了贫困帽子。在市、区、村扶贫队的支持下,我从同组乡亲手里流转了50亩虾塘,开始大规模养虾。区里乡里只要开办小龙虾养殖学习班,我就去学。慢慢地,技术学精了,我养的清水虾又大又好,成了远近闻名的“小龙虾大王”。

  2018年,风调雨顺,我的鱼虾获得大丰收,我把家里二楼重新装修。儿子娶了媳妇,我也升级当了爷爷。

 

2018年1月31日,高计才家中,高计才对刚出生的小孙女非常关心,他准备为小孙女办“满月酒”。记者胡冬冬 摄

  这两年,我继续在政府和专家的扶持下,扩大养鱼、养虾规模,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我还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劳务公司,尝试集合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带着一个20多人的小工程队伍。

  

2020年11月12日,记者再次采访高计才,他大部分时间住在虾塘旁的棚屋里,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记者胡冬冬 摄

  这些脱贫成果里,既有我自己的辛勤汗水,也饱含政府部门和帮扶干部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我要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更好,也要像别人帮助我一样去帮助更多乡亲。 (记者章鸽 记录)

  扶贫干部刘明福:增强贫困户自主“造血”机能

  村民高计才:脱贫帮扶成就了我的养虾事业

渔樵村村委会主任刘明福(右)和高计才讨论明年的具体规划。记者胡冬冬 摄

  2021年2月24日,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虾塘边,嫩草沾着水珠。塘中央,脱贫户高计才蹲在船边,双手拽着绳,拨着“张牙舞爪”的小龙虾给记者看,“你瞧,我自己育的虾苗多壮实!”高计才笑着说,“我把扶贫干部给我请来的专家老师的绝技学到了,今年光是育虾苗就可节省七八万元钱。今年虾塘和鱼塘争取要赚个十来万。”

  巡完虾塘看鱼塘,高计才的扶贫老朋友、村委会主任刘明福陪着他一道给鱼塘下鱼苗,去年养鱼收益很不错,今年继续稳打稳扎,把“四大家鱼”养好。

 “我是看着老高从脱贫到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刘明福说,当年高计才因病致贫,看病缺医疗费,村里和扶贫干部根据高计才的病情,通过蔡甸残联寻求中华慈善总会的救助,获得部分赠送的抗癌药,帮他度过了第一个难关。

  针对高计才有养殖特长,村里和扶贫工作队帮老高跟村民置换了20亩闲置水田,还专门送老高到区水产部门学习培训;请有关专家到现场,以提高小龙虾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高计才想扩大虾塘缺资金,村里和扶贫工作队跑前跑后帮他贷款。扩产的关键时刻,老高获批了4万元贷款。这两年,高计才养殖搞得风生水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龙虾大王”。

 “市国资委、城投集团驻渔樵村扶贫工作队正在帮助村民打造‘渔樵牌’农产品。晴川学院扶贫工作队还在帮村里建电商平台,把这里的土特农产品推出去。”刘明福说。

 “脱贫帮扶成就了我的养虾事业。我想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增收。”高计才豪情满怀地说。(记者章鸽)

  【编辑:王冲】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