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挑战赛辅导资料①

2021-04-16 23:26 来源: 调整字体

  1.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2.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在日本、法国,成立了由留学生和华侨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作为临时领导机构。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5.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6.发生于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8.国共第一次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形式。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主要内容即“新三民主义”。

  10.五卅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运动。

  11.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2.1927年,毛泽东领导起义军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1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标志。

  14.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赣边界成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1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

  16.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17.“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18.“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和朱德根据红军和赤卫队的作战经验总结而来。

  19.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起点。

  20.《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21.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

  22.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是由毛泽东起草的。

  23.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由毛泽东提出的,最初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24.“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25“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26.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在《八一宣言》中被提出的。

  27.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是“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8.洛川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9.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抗战路线的基本分歧在于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

  30.抗日战争期间,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西安事变发生之后,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协商西安事变的处理事宜。

  3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抗日战争必定会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

  33.中间势力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4.忻口会战历时20天,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合作抗日配合的较好的一次战役。

  35.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指出,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阶段。

  36.1945年4月20日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结束。

  3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38.“陕北的好江南”所指的是南泥湾,它是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大生产运动中实现转变的。

  39.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国内战爆发。

  40.“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由毛泽东首先提出,极大的鼓舞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4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42.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43.《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公开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44.“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是五二〇运动的口号。

  45.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46.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

  4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8.林彪和罗荣桓是辽沈战役的总指挥,他们共有包括东北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内的103万名战士。

  49.“三反”运动是指是“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50.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做了题为《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52.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仍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53.“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

  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在党与非党的关系上,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6.1956年1月14日,党中央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大会的主题报告——《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5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

  58.“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由陈云专门提出的。

  59.在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区军民掀起的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

  60.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61.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进攻的重点目标是陕北解放区及山东解放区。

  62.千里跃进大别山是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领导实现的。

  63.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工作三大原则。

  64.中共八大审议通过的新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65.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打开外交局面的重大成果。

  66.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各方面开展起来。

  67.为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倾向,1961年中国共产党针对经济问题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68.中共二大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委员长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69.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国共两党在大革命时期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由国民党主办,共产党负责。

  70.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积极抗战的。

  71.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72.《五四指示》对于地主和富农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7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耕者有其田。

  74.决定发动战略进攻时解放军在数量上仍不占优势。

  75.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独立自主的原则。

  76.正面战场在抗击日军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77.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浙江萧山县。

  78.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79.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指出:“目前我们与任何外国尚无正式的国家的外交关系”。

  80.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政策,政权建设上的“三三制”就是典型例证。

  81.“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是由王明提出来的。

  8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是同步进行的。

  8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才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8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85.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由此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86.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

  8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8.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将领阿部规秀死于与八路军的战斗中。

  8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90.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要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

  91.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92.为了纠正多年来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偏差,1979年四月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正式确定对国民经济计划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9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中央纪律委员会。

  96.1979年邓小平指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后来才被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

  97.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我党胜利的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98.1982年党中央共发出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99.1982年到1984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三个“一号文件”,不断推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措施。

  100.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0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0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经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批判了“两个凡是”,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

  103.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岀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建议两岸实现通商、通邮、通航。

  104.农村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有些集体经济基础比较扎实的地方,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但改革了原来的平均主义分配办法,逐渐向高水平的集体化前进,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中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精神的。

  10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扩大企业自主改革的基础上,城市改革逐渐推向经济责任制方面。

  106.1980年,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并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开始从这些国际金融机构中得到贷款。

  107.1980年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并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08.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9.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

  1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1.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12.1993年11月,江泽民在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我国的宗教问题提出了要全面、 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13.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14.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要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115.1985年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赣泉三角洲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7.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含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18.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发展摆到突出位置,是“六五”计划的一个鲜明特点。

  119.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提醒全党同志,要培养、选拔合格的接班人,实现革命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和革命化

  120.《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党的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强调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