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之路

      我叫熊常东, 今年63岁, 新洲区李集街建新村熊家湾村民。
      这些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我的老病腿得到医治,帮我们家成功脱贫奔小康,患胃癌重病缠身的我没有被击倒,一次又一次站立起来。
      我这个人很乐观。越是有事,越要坚强。这么多年来,我多次重病缠身,但病魔始终没有把自己击垮,经扶贫帮扶,一次又一次坚强地站立起来。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3年精准扶贫攻坚期间,熊常东不幸多次罹患重病,针对其病情及相关治疗费用,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家争取政策兜底,尽心尽力一帮到底。
      作为精准扶贫户,除开非基础用药外,熊常东可以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新洲区“大病补充保险和区政府兜底”合并实施政策、“一站式”结算等“五位一体”的健康保障扶贫政策,住院治疗费用基本都能报销,看病不用承担大额开支。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李涛,今年34岁,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高家田村民。
      我从贫困到脱贫,到再次陷入困境,到再次站起来,每一次都离不开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我走出了一条脱贫之路,领导没有放弃我,我也不能放弃自己。道路很曲折,但我坚信未来一定很美好。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这些年,驻村工作队把李涛一家人始终当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对这个家,不仅鼓舞他们树立起脱贫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寻找好的脱贫路径。
      对这个脱贫家庭,我们的帮扶一直没停歇,支持李涛发展多种经营,扶持他在脱贫的道路上走得坚实。
      生活开始一天天改善,我们也感到很宽慰,有成就感。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王雄,今年31岁,黄陂区王家河街小寨村村民。
      我一幕幕地回顾我生活的点滴——12岁时意外遭遇电击,失去了右臂,高一辍学,打了几份工都不太顺利,遇到妻子唐慧敏,承包村里的茶园,起早贪黑种茶制茶……
      尤其是最近3年,我的生活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这是扶贫工作队给小寨村以及小寨村周边茶农们送去的一颗定心丸——区农委相关领导多次到小寨村与王雄交流,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脱贫不脱帮扶政策”。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太多的优秀品质——乐观向上、勤劳朴实、善于动脑、自强自立……
      在致富奔小康这条路上,王雄和他的一家还会走得更远更好。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易有德,今年31岁,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村民。
      我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依靠苗木种植产业,如今不仅脱贫出列,日子还越过越好,走上了致富路。我家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一路上总有支持与关心,让我们坚守产业,对奔小康充满信心。
      我在家中排行老幺,有3个姐姐。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了,供养爷爷奶奶和4个儿女的重任落在父亲肩头。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精准扶贫,“精准”很重要,从高峰村近年扶贫工作实践看,找准贫困户特点,针对性帮扶最有效果。对于易有德家,高峰村充分发挥他家种植传统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用好政策、扶到点子上,这样才能扶得起、走得稳。
      易有德家种植苗木有基础、有技术,这几年,这对父子俩脱贫劲头足,他们经常说:好日子要靠自己奔,勤劳才能致富,多流汗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高计才, 今年58岁, 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村民。
      几年前,我因患癌症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我的生活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幸运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从绝望中找到希望,穷日子变“牛日子”。
      看到我家门口的招牌了吧,我开公司啦。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高计才家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为了帮助老高脱贫,我们用的办法是产业脱贫。他一直想重振养殖业,我们也十分支持他。最开始他想养猪,我找到蔡甸区农业局水产中心专家上门服务,对口帮扶他,说服他搞点热门尖板眼——试养小龙虾,同时养鱼。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陈慧君,今年42岁,黄陂区长岭街道官田村村民。
      时间过得真快,当初丈夫华明患病,我惊慌失措;现在他的病情稳定了,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家庭主妇,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感觉恍如隔世!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我跟踪关注陈慧君一家5年,对他们家的点滴变化了然于心,当疾病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陈慧君、王华明的心境变了,生活态度也变了,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现在,王华明经过有效及时的治疗病情稳定,不仅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照顾孩子起居。陈慧君可以无后顾之忧去工作挣钱,家庭收入逐步增加,儿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阳光平和。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滕方远,今年41岁,蔡甸区张湾街新集场村村民。
      我家一共6口人,母亲患病失去劳动力,父亲年纪也大了。两个女儿在上学,我老婆要照顾她们和家里,所以家里只有我这么一个劳动力。
      这5年来,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我家出现了很多过去不敢想的变化。我自己也充满了干劲,打心底感激政府和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精准扶贫”要分析致贫原因、对症施策。
      针对滕方远的状况,市、区、街、村四级联合实施帮扶,提供资金、技术、政策扶持。
      5年来,滕方远依靠政策和技术帮扶,从不会养猪欠下外债,到变成养猪能手还清外债、盖起了新房,生活越来越好。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朱哲良,今年66岁,新洲区辛冲街朱岗村村民。
      36岁时,妻子离我们而去。为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我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点粮食。
      村民们都说我喜欢折腾,从我这些年的脱贫经历看,村民们说得没错,但正因为折腾,我才比村里其他贫困户早一年脱贫。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朱哲良在村里是个可怜人,他一个人把3个孩子拉扯大。老朱的侄儿一家在外打工,就把靠村路的门面借给他开店,不收租金。村干部为了让他安心开店,帮他跑营业执照,还给他办下了烟草专卖许可证。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易德顺,今年55岁,江夏区舒安街祝庙村易新禄湾村民。
      因病致贫,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各级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我家在2016年底脱贫。脱贫后帮扶不停歇,我也自强不止步。
      5年来,我和妻子伍小春用勤劳的双手,找到了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
      党的扶贫政策让我脱贫了,我也应该尽力帮助别人。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易德顺家因病致贫,2015年底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
      老易生病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还要供儿子读书,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怎样帮助易家迅速脱贫?易德顺两口子都非常能吃苦,并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
      易德顺家快速脱贫后,生活越过越好,除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也取决于他们自己希望脱贫的强烈愿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脱贫之路

      我叫邹树波,今年54岁,蔡甸区三屋台村村民。我们夫妻俩上有老母亲,下有儿子儿媳、双胞胎孙子,生活负担重。
      几年前,我们家里就靠几亩地和打零工过生活,虽然我们夫妻俩起早贪黑,但是一年下来只能结余2000来元,外债越借越多,生活没有什么指望。
      [查看更多]
  • 扶贫诀窍

      扶助邹树波脱贫,我们认为,要扶贫,更要扶志。
      造成邹树波贫困的原因是缺生产资料、缺技术、缺资金,所以尽管他们两口子很勤奋,却陷入贫困,生活没有希望。
      尽管邹树波脱贫路上多坎坷,但是我们明显感觉他的生活劲头不一样,和以前相比,他始终是有希望的。
       [查看更多]
  • 脱贫之路
  • 扶贫诀窍
< >
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