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门徒会”的“祷告治病”心理

2018-08-16 11:04 我要评论 来源: 武汉反邪教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作者南怀隐)说起“门徒会”邪教组织,人们最大的印象莫过于他们的“祷告治病”“赶鬼治病”等,即人生病时也不用去医院,只要加入“门徒会”邪教组织,在家里“祷告”就能使疾病不治自愈。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荒唐做法,不仅没有治好成员的“病”,反而造成不少生命悲剧。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张涛,妻子得了乳腺增生后,加入“门徒会”邪教组织,痴迷“祷告治病”,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直到最终去医院复查,发现已经把乳腺增生这样一个本来很平常的妇科疾病硬生生地拖成了乳腺癌,小病变成了绝症。

  四川省万源市紫溪乡柿子坝村农民王承安,在表嫂的多次影响下加入“门徒会”邪教组织,因身体不适每天都按时虔诚地在“十”字旗面前祷告,最后在儿女的坚持下才去医院被诊断结果为结肠癌晚期,死亡时年仅47岁。

  湖北省监利县精神分裂症患者“门徒会”人员徐某,为给徐某祷告治病,“门徒会”人员翟新勇以对神尊重为由不让徐某吃药治疗,将其带走并组织近十名信徒前来一起祷告,甚至三班倒24小时轮流不间断祷告,结果导致徐某死亡。

  这些典型案例告诉人们,“门徒会”成员的“祷告治病”是其内部普遍发生的现象,需要从心理根源上找原因,才能得出全面科学的结论,为进一步帮助“门徒会”人员摆脱邪教的精神控制。

  季三保早年经历的投射心理

  分析“门徒会”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当认识“门徒会”成员群体性特征;认识“门徒会”成员群体性心理特征,当从“门徒会”首任教首季三保的成长经历中查找,因为现在的心理和行为往是其成长经历中的投射,是其特征经历的延续。

  季三保在1976年时,他的两个孩子因患同样的疾病死亡,这些悲痛的人生经历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为此他开始信奉基督教。他加入基督教,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祷告”的方式维护家人健康,尽管他的目标没有现实、后来也未继续信奉基督教,但“祷告治病”在他内心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因此,季三保在传播“门徒会”时,针对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大肆鼓吹“祷告治病”“赶鬼治病”等歪理邪说,其实是他信奉基督教期间的心理投射。由于“门徒会”人员被季三保的歪理邪说洗脑后,也在内心深入相信“祷告治病”,并成为维护健康的一种方式。

  “宁可信其有”的暗示心理

  疾病是吞噬人们健康的魔鬼,每个患病的人轻则感受到身体不适、重则感受到极端痛苦。但是,笔者在走访一些“门徒会”人员发现,他们普遍认为经过“祷告治病”后,除个别重大疾病没有明显改变外,其他都有好转,因此更加坚定“祷告治病”的信念,对季三保更加崇拜。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积极心理暗示发挥了作用。所谓积极心理暗示,是指人们对某些事往好的方面想,就会感觉事物向好的方面展,并且引起心理、情绪和认识发生好的改变。“门徒会”人员在进行“祷告治病”时,就不断暗示自己的身体向好的方向转变,并且感受到这种“变化”。

  事实上,客观事物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会按照它自身规律去发展,疾病尤其如此。尽管“门徒会”人员觉得“祷告治病”后身体有一定改观,但这仅仅是心理上的错误,事实并非如此,疾病仍然朝着严重的方向去发展,只是“门徒会”人员暂时感觉不到罢了。

  不愿面对现实的回避心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门徒会”人员频频作出“祷告治病”行为,不仅没有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反而使疾病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门徒会”人员仍然相信是自己信“神”不灵的原因,而认识不到“祷告治病”对健康的危害,继续痴迷“门徒会”歪理邪说。

  “门徒会”人员的这种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愿面对现实的回避心理。即生活中发生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迹奇”出现的基础上,加之“门徒会”邪教组织长期以“作见证”宣扬“神迹”,反过来又诱发了这种心理的产生。

  正因如此,“门徒会”邪教鼓吹的“祷告治病”歪理邪说,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相反耽误了治疗,使疾病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加剧了生活的痛苦。很多“门徒会”人员一方面有病不治,另一方痴迷“祷告治病”歪理邪说,健康状态不断恶化,最终导致生命过早凋零。

  面对“门徒会”人员痴迷“祷告治病”的种种心理特征,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他们的思想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才能真正地把他们从邪教泥潭里拉出来,使其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责编:王冲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