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玲,依然风风火火的“鼓舞妈妈”

2014-11-18 09:3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武汉晚报) 杨小玲,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从事特教工作20年来,她先后成为420名聋哑学生的代理家长,辅导580名聋哑考生考入大学,是1000余名寄宿学生的爱心港湾,将一批学生培养成全国顶尖残疾人艺术人才,被聋哑孩子亲切称为“鼓舞妈妈”。她曾荣获“全国师德楷模”称号、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

  16日,硚口区艺术小人才比赛在市17中举行。市第一聋校有11名学生参赛,杨小玲老师开着新买的私家车,前前后后接送了学生好几趟。

  “有车真是方便多了。”杨小玲是今年5月1日买的车,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后,各种公益活动就多了,她决定买车。但杨小玲帮扶学生多年,居然连买车钱都要父母和兄弟姐妹赞助。

  从杨小玲到“杨小玲助学基金”

  当上道德模范,杨小玲本人没太多变化,从前记者看到她时,她穿一双旅游鞋,走路风风火火。现在也一样,只不过,她会在车里,放一套接待用的正装和高跟鞋。平时,在学校事多,穿旅游鞋方便跑步前进。

  但是,也有大变化。成为道德模范后,“杨小玲助学基金”成立了。

  来聋校的孩子,多数家境不太好,能坚持学到最后,往往要克服很多困难。从前,总是杨小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援助。杨小玲很自豪,在她手中的学生,没有一个辍学的。“这些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虽不富有,但我愿意以我所有,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追求更好的明天。”杨小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默默给学生贴了多少生活费,以奖学金和压岁钱的方式给了学生家庭多少资助,她没有账。

  听闻杨小玲的事迹,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学忙很感动,联系各界成立杨小玲助学基金,首期各界捐赠20余万元。小丹(化名)是杨老师舞蹈队的队长,她妈妈说,是杨老师改变了这个家庭。“以前,孩子在学业和舞蹈上有难处,杨老师总是鼓励她;我们家里经济有困难时,杨老师总是自己掏钱来看望慰问。特别是孩子爸爸过世后,杨老师一有空就来我们家家访,鼓励孩子,安慰我。她给了我们全家希望和勇气。”小丹的妈妈——一位靠打工支撑全家的单亲妈妈如是说。

  如今,在“助学基金”的帮助下,更多贫困的聋哑孩子得到了援助,更多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从杨老师到“杨小玲工作室”

  现在,杨小玲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里一共有11位成员,除本校的老师外,李亚梅老师来自黄陂,丁娟老师则来自新洲。还有一个编外成员,是杨小玲的丈夫陈双鸿。

  “现在,江岸的特教学校也在跟我们联系。我们希望能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杨小玲认为,能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是她作为名人应尽的本分。她没有料到,她还改变了丈夫陈双鸿。

  身为体育老师的陈双鸿,为了支持妻子工作,把自己变成了全能型助理——文可提笔写材料,武可出门当保镖。

  ”现在做PPT、调音响、布置灯光,凡技术活我都能上。我的工作就是为咱家杨老师做好后勤保障。”陈双鸿老师笑着说,“杨小玲做的是好事,有意义的事,我应该全方位支持她。”

  记者周锐 通讯员邹永宁 曹斌

  时评

  把希望实现的人

  林坤

  在生活中,有些人带给我们希望,有些人则亲自把希望实现给我们看。“鼓舞妈妈”杨小玲正是后面这一类人。 她不仅让聋哑学生看到自力更生,更让他们看到了成功。

  这样一路走来并不容易,24年来的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如今杨小玲身上集聚着“全国师德楷模”、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但我们更要看到她最为单纯的那一面——聋哑学校舞蹈教师,要看到她为之心心念念的那一群人数众多的聋哑孩子们。正如杨小玲自己说过的,感觉自己比以前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这让她能够尽量多为聋哑孩子提供帮助。这是杨小玲与很多道德模范不同的地方:她既代表着敬业与师德,还代表着社会绝不可忽视弱势边缘群体的利益。

  杨小玲与她的学生们,给我们呈现的并不是残障人士跳舞的奇观,而是生命在追求希望的过程中迸发出的无限热情与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道德寄托,首先需要立足于对每个个体的理解和尊重之上。那些把成就他人当作自己事业的人,正是因此才受到大家的推崇与敬佩。

责编:王维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