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重生的城市基因 一论武汉凭什么自信

2014-05-27 09:0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 评论员刘洪波)

    读史使人明智,兴衰给人启迪。

    今日中国的特大中心城市,还很少有哪个像武汉这样,经历近代那么多次风云事变的洗礼,几乎一场不落地置身时代峰头。

    进入近代时,武汉作为一座农耕时代的商埠已有盛名。很快,近代的冲击就在武汉表现出来。鸦片战争后的烟毒,曾引发武汉江船大火,遇难数千人,重创城市贸易。太平天国时期,清军、太平军、捻军在武汉拉锯数年,汉口人口减少约三分之一。

    汉口开埠是中国半殖民化的结果,也促发了武汉从传统商埠向工商城市的深刻转变。国际化通商使口岸成为民族失血的节点,但繁育了城市的商业。“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既使武汉进入不公平的世界贸易体系,也促使智者在此发展民族产业。

    工商发育带动了思想、文化和人心的进步,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是武汉历史荣耀的鼎点。武汉几乎是辛亥革命中唯一发生了激烈战斗的城市,三日大火使汉口繁华区被化为焦土。北伐战争中,武汉之战激烈艰难,成就叶挺“铁军”。1931年和1935年汉口两次水淹全城。抗战时期,武汉保卫战扭转战局,但城市遭受空袭并沦陷。抗战光复后的武汉,城市陷入“末日景象”。直至65年前武汉解放,城市焕发出空前的生机。

    面对这艰难备尝的城市历程,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我们会想到国家的命运与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人民的解放就是城市的解放。只是,对所有的城市来说,这都是一样的。

    我们还会想到,为何是武汉,在近代以来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环境中“隆重”出场?这与武汉在近代以来身处国运要冲的位置,以及武汉作为重要核心型城市的形成密不可分。因此,无论工、商、学、政、兵,近代以来的武汉都是风云际会之所。

    更重要的是,不管遭逢怎样的困厄艰难,这座城市在近代一直都能浴火重生、触底反弹,始终站立潮头。废则兴、毁则建、衰则起,从1861年到1949年城市面积从18平方公里到162.5平方公里,从1861年到1937年人口增长5倍多,武汉史折射了武汉人的倔强奋斗。

    1949年至今,从焕发新生的工业重镇到功能全面提升的中部中心城市,现在,武汉人站在了迈向2049的历史当口。回首人民武汉的65年,这座城市即使有起伏跌宕,终究只是勃勃生机下的繁茂与间歇、爆发与盘整,今天正在再度繁茂与爆发之中。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武汉凭什么自信,因为近代以来这座城市的历史已证明,逆境重生是这座城市的基因。

责编:胡晶晶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