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从解决温饱到促进发展

2012-10-12 11:40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光明日报)编者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不平衡现象突出。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很大。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这10年来,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0年来,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05元增至3985元;根据原国家扶贫标准,2002年至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8645万下降到2688万,贫困发生率从9.2%下降到2.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过去的10年,对扶贫开发事业来说意义重大。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随着去年一份指引未来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正式公布,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迈向了新的征程。

  关键词1:产业化扶贫

  带动800多万贫困地区农户增收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十年九旱,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还有七成多农户无法解决温饱问题。近年来,宁夏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西海固扶贫开发的一大“造血”法宝,因地制宜打造出马铃薯、草畜、苗木等一批产业,这些扶贫产业宛如一个个引擎,推动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多年超过宁夏平均水平,群众生活水平大为改观。

  如今,固原市原州区成为宁夏的冷凉蔬菜基地,苜蓿草产业也正向纵深发展;西吉县成了“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西芹之乡”;彭阳县的辣椒红成一片;红寺堡区的酿酒葡萄已名声在外;同心县的圆枣每斤卖到上百元……

  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结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科技扶贫,扶持贫困农户,建设产业化基地,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有效带动贫困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2004年以来,国家和各省陆续认定和支持1200多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800多万贫困地区农户增加收入,促进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