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眸:外贸大国的辉煌和梦想

2012-10-11 15:10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光明日报)

  编者按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十年。中国进一步加快了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进程,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这十年,我们看到一系列亮眼的外贸数据——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6207.7亿美元增至36418.6亿美元,年均增长21.7%,较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约10%的增速高出1倍多。

  十年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4.7%上升至2011年的10.2%。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

  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在外贸增长最快十年的背后,还可以看到我国外贸结构的明显改善:机电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进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进出口增长趋于平衡;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出口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完善。

  这十年,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服务贸易站上新起点,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已逐步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对外经济合作驶入良性发展轨道。我国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和扩大进口的政策导向,有力地拉动了全球贸易快速增长,主要国家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显著加深。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全球贸易恢复增长的“引擎”。

  展望未来,我国对外开放将呈现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融入世界经济。

  关键词1:最快十年

  年份记忆:

  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其中,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

  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2005年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

  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

  马迹山,位于浙江舟山市嵊泗县泗礁岛西南约1.5公里,位置虽偏,却是我国南北航运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T型交叉点。

  十年间,马迹山从一个荒凉小岛,发展成为我国距离长江口最近的大型矿石中转基地,已建成卸船、装船泊位5个,年设计吞吐量达5000万吨,多次接靠当今世界吨位最大的散装货轮“博格斯坦”号,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矿石中转港。

  十年间,港区作业纪录屡屡被刷新。2011年夏天,巴拿马籍“宝钢精神”轮靠泊港口,恰逢超强台风“梅花”即将到来,舟山海关驻嵊泗办事处海关关员顶着狂风暴雨到码头为轮船办理加急通关手续,保证港区抢在“梅花”到来前完成了整轮货物的安全接卸,每小时10136吨的货物接卸速度,刷新了当时的国内纪录。“十年来,我们的平均通关时间已压缩到1.5个小时以内,港区中转作业效率全国领先。”马迹山港港区主任许映明自豪地说。

  马迹山从荒凉小岛到世界最大矿石中转港的华丽转身,正是中国外贸发展最快十年的一个证明。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告诉记者,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6207.7亿美元增至36418.6亿美元,年均增长21.7%,较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约10%的增速高出1倍多。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5%,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连续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