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到强的艰难探索

2012-09-18 15:38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人民日报)《从最令人担忧的产业,到最令人振奋的产业——车市走过“黄金十年”》……记得2011年加入WTO10年盘点时,笔者曾经用这样的标题给汽车产业进行过总结。在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利润、市场占有率下滑的今天,多维度回顾十六大以来10年间汽车产业走过的道路,心中却似五味杂陈。

  欣喜的是,这10年,借加入WTO的东风,我国汽车产业通过对外开放,促进了对内放开和改革。奇瑞、吉利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初步形成了汽车产业竞争性的市场格局,推动了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发展,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扩大了消费市场,加速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 2009年,我国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税收、吸纳就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遗憾的是,10年间,汽车产业由小到大的道路虽然一片坦途,但由大到强的探索却是荆棘密布、蜿蜒曲折。

  不久前,历经两年调整、初步形成全面正向产品开发体系的奇瑞,迈出了战略转型的第二步:“回归一个奇瑞”——放弃2009年推行的多品牌战略,用两年时间,埋头打造一个品牌:奇瑞,逐步形成技术、体系、国际化三个能力。

  在向奇瑞知错就改、敢于壮士断腕的举动致敬的同时,业内人士也不禁唏嘘。作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面“旗帜”,奇瑞人执着、热情、勇于创新、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的创业精神,矢志不渝打造自主汽车品牌的决心和恒心,值得业界敬佩。但是,就如同其它高速成长的国内企业一样,在如何处理“快”与“好”、“量”与“质”的关系上,奇瑞也走了弯路——“多生孩子打群架”的产品战略,缺乏品质、技术支撑的多品牌战略,消耗了大量资源,却没有达到预想的市场效果。加之2009年以来国家刺激消费政策造成的市场高增长,延后了企业战略转型的时机,导致了现在的被动局面。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