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首页 > 主题演讲

2022-09-13 09:23 来源: 长江日报

   

  全国模范教师吴又存为青少年主讲思政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江岸教育锚定“美好教育”大方向,聚焦“整体格局”,把家国情怀、生命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课堂,使各个学科都成为思政教育的阵地。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江岸教育人继续砥砺前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国模范教师、武汉市解放中学思政课教师吴又存走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德育·明德讲堂”,与特级航天员王亚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余双好同上开学第一课,围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主题展开学习分享、交流讨论,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江岸教师代表踊跃参与“听习总书记的话”主题演讲活动,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经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畅谈对使命与仁爱、奋进与梦想、创新与传承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江岸教育人的新姿态、新作风、新风采。

  ■ 使命

  “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武汉市最美教师江峰:

  游戏“盘活”教学,根植“责信种子”

  今秋开学,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生的武汉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江峰又迎来了一批新学生。师生尚未正式见面,就有学生家长给他打电话“求援”,“孩子大了不听劝,请江老师帮忙管管孩子的手机。”

  从教19年,江峰遇到许多性格迥异的学生,也面临过各样的教育教学困惑,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始终铭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家长们都说江峰会带班,会“盘”伢。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入“数学游戏”玩转课堂,运用游戏“盘活”数学更是他“收服人心”的一大法宝。

  在扎扎实实搞好教学的同时,江峰注重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把“责信德育”的精髓融入其中。他充分调动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巧妙地通过班级特色活动让学生自主打造“书香班级”“爱国少年”等板块,升华班级文化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开展“情系大凉山,爱心再牵手”助学活动,他带领学生、家长筹措善款善物,编辑“最美责信分享手册”,将爱心传递给大凉山的小朋友的同时,也让“责信种子”在广大学子的心中生根开花。

  ■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武汉市最美教师汪滟:

  做好加减法,用创新吟诵教育进行曲

  1997年毕业后,汪滟分配到了武汉市育才小学,学校“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 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一直激励着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要为学生终生发展做好奠基人。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汪滟深深感悟道:教育创新是教育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练习作业,汪滟都积极创设具有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实践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和大胆猜想,再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去进行验证,用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汪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学好数学不能拘泥于书本;交作业不交草稿纸不作数;不放过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不”老师。

  “双减”背景下,汪滟更是设身处地为学生做“减法”,作业设计从课前预习到课中练习,从课中练习到课后作业,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让作业更优化、更有效,从而在质量上做“加法”。

  在家长心中,汪滟是“最强大脑”,因为若干年后,和她聊起当年孩子的成长经历,她还能够如数家珍地道出往昔的点滴轶事;在同事眼里,她是“最美石榴花”,因为甘当团队幕后,让大家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成团,激发教学热情与能量,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献策出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汪滟说,创新没有终点,她愿和她的团队在每一天的故事与时光中,默默地守望着每一个生命,把追求卓越化为专业引领,连同汗水、智慧、青春、梦想一起,吟诵成灵动酣畅的教育进行曲。

  ■ 仁爱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武汉市最美教师余晶:

  用爱引航,心理健康教育直抵学生心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勉励教师,要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争做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武汉市首届“最美教师”余晶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话,做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心理老师,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学生和家庭,用爱领航学生的健康成长。

  曾几何时,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很少见,心理辅导室是个“只可远观”的地方……种种误解让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余晶一度陷入迷茫,是转行还是继续?就在她彷徨之时,党组织向她敞开了温暖的怀抱,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她怀着激动的心情立下了庄严的誓言。铿锵的话语至今萦绕耳旁,从那一刻起,余晶深知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

  校园广播台、校园宣传栏、校会、班会都成为了余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阵地;为了提高师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她又身兼数职,既是心理健康专刊《广雅心声》的编辑,又是阳光心理社团的团长和创始人,还是校园心理剧的总导演;在学校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学校心理辅导室从一个仅有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的小小隔间,慢慢扩展到总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拥有宣泄室、活动室、放松室、访谈室等配套齐全、功能合理的现代化心理成长中心;从一个月难得有一个学生来访到如今预约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遇到心理困惑后的第一选择。

  14年来,余晶有着超过1000小时的个案心理辅导经验,她用坚定的教育初心让这条小众的“心育”路越走越“大众”,直抵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心尖。

  ■ 梦想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

  《读本》进课堂,筑梦共成长

   

  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师生组装发射“小火箭”,放飞自己的航天科技梦。

  ​2021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一套崭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来到学生们手中。

  怎样学好、用好《读本》?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在思政学科带头人吴亚玲的带领下成立了《读本》专班。积极参与区教育局推出的《读本》优秀微课展播,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骨干教研共建,并结合学校特色,努力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尝试用学校非遗特色——皮影的方式来给学生讲述《读本》故事。围绕《我的梦 中国梦》这一学习主题,皮影社的孩子们一起“筑梦”。创作了讲好国家梦的“红心”,讲好民族梦的“跟着佩兰游中国”,还以学生家长为原型制作了“同心抗疫,致敬英雄”等一组皮影作品,讲述了普通共产党人心中“救死扶伤”“保家卫国”的坚定信仰。让孩子们明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教学中,学校始终努力践行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后活动中,带着孩子们一起“跟着《读本》去追梦”。

  今年“六一”前夕,学校与中国首批航天员吴杰现场连线,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线上航天课,向大家科普航天知识,带领孩子们徜徉于星辰大海,“驰骋天空,筑梦太空”的畅想在校园中圆梦。

  在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航天局主办的“筑梦太空——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活动中,鼓励学生们给航天员写信。学校四(6)班学生谌泉霖从全国2000余名参与者中脱颖而出,作品速递到航天员手中。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校每一位思政教师将继续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向,不断锻造本领,涵养力量,呈现出更加鲜活且有魅力的思政课堂。

  ■ 传承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武汉市七一中学: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双减”润泽少年心

   

  武汉市七一中学开展“戏曲大课堂”活动。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武汉市七一中学将戏曲作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举旗铸魂,全力推进意识形态创新特色项目。学校围绕氛围、名家、课程和活动四个方面,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实现“党建+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开设戏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组建戏曲社团,让学生在名家指导下成才;招收戏曲特长生,为有专长的学生开辟独特成长之路;举办戏曲艺术节,给学生展示才能舞台;举行戏曲广播操比赛,益智益身;开展戏曲夏令营活动,吸引激励戏曲爱好者;参与戏曲汇报展演,输出成果,扩大影响。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2022年7月,七一中学的一场“举旗铸魂”戏曲夏令营汇报演出,被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推介,其中李文心同学主演的《霸王别姬》特别亮眼。李文心作为戏曲特长生入校后,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勤奋学习,不断进步,今年6月荣获2022届湖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

  文化传承,千古大业,举旗铸魂,强国有我。七一中学将坚定不移把戏曲进校园这一意识形态创新特色项目抓好抓实,不仅让青少年领略戏曲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双减”背景下高素质全面发展之路。

  ■ 奋进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鄂城墩幼儿园:

  扬帆奋进,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

   

  一代代幼教人砥砺奋进,鄂城墩幼儿园实现质的飞跃。

  1983年5月鄂城墩幼儿园建园。开园之初,全园只有3个班的配置,园里设备条件相对简陋,老师们都是踩着田埂踏进幼儿园的大门,艰苦的条件可想而知。如今,幼儿园发展成西马园区和中澳园区一园两址,并托管了位于塔子湖秋桂街的江岸区实验馨竹幼儿园。幼儿园无论是在办园规模、办园水平、办园质量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有着20余年教龄的夏莹说,她很庆幸见证了幼儿园的发展与壮大。正是有了一代代鄂幼人在奋进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有了鄂城墩幼儿园的今天。优秀团员教师周剑琳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恰逢芳华待灼,更应砥砺深耕。

  潮起江岸,扬帆奋进。近年来,江岸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抓住机遇,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美好教育”成果斐然,教育强区地位稳固。先后获评“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湖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和“武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江岸教育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奋力迈向“美好教育”新征程,为建设“汉口之心、美好江岸”,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文:杨国涛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