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园读一首诗,让春光慢下来

首页 > 书画作品展

2022-03-30 06:35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9日讯 3月29日,在东湖牡丹园,一位头戴棕色画家帽的老人,把手中的小马扎摆放在花团锦簇的石板路旁,他缓缓落座,摊开牛皮袋里的纸笔,阳光从头顶的树缝倾泻而下。勾、擦、点、染,寥寥几笔,一幅国色天香的东湖春日画跃然纸上。
  “捕捉春光”的人共赴牡丹花下
  读一首关于春日的诗


  王修隆在东湖牡丹园绘画。记者李文婕 摄
  这位老人名叫王修隆,今年78岁,师从著名画家端木梦锡(齐白石的弟子),是湖北知名书画家。在他的画作中,镌刻着“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字样的石碑巍峨峻朗,在高低错落的植被掩映下,美人雕塑栩栩如生。他告诉记者:“相比于花卉特写,如今更爱绘画层次丰富的复合景观。诗词石刻提高了游客游览性,也为牡丹园注入了更深刻的底蕴气质。”


  牡丹绽放。记者何晓刚 摄
  “画笔是我的语言,我对此情此景的感悟全部倾注笔下。也许春光很短暂,但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春天。”王修隆说道。


  东湖牡丹园。记者何晓刚 摄
  在东湖牡丹园,随处可见“捕捉春光的人”。有的游客手持“长枪短炮”,用相机定格牡丹花的雍容姿态;有的游客在花海翩翩起舞,用直播的镜头分享东湖的美景;有的游客一遍遍品读着景石上咏颂牡丹的诗词,用心感受春日的美好惬意。


  书画爱好者在牡丹园写生。记者何晓刚 摄
  “登亭叙旧莫负了美景良辰,揽胜访花应是其赏心乐事。“在色彩馥郁,飞檐挺翘的牡丹亭,黑底金字篆刻的对联文字十分醒目。游客李女士和朋友在亭前做着比心、手牵手等拍照姿势,她笑着说:“每年都会和老友来牡丹园赏花叙旧,享受休闲惬意的春光,就像眼前对联里写的那样。”
  把东湖的国色天香
  绣进粉红色的“荷包”里


  牡丹绽放,吸引摄影爱好者打卡。记者何晓刚 摄
  荷包牡丹是牡丹吗?它和牡丹有何渊源?在牡丹谷南坡新建的“核心观花区”,蜿蜒的牡丹花溪与沉香亭、小桥相映成趣,花溪两侧新增的雕塑及景石掩映其中,晶莹剔透的荷包牡丹,吸引了一批摄影爱好者。


  色彩绚丽的荷包牡丹。记者何晓刚 摄
  黄爱华身下垫着薄毯,匍匐在牡丹坡地,聚精会神地拍摄着荷包牡丹特写,他告诉记者:“这是我第四年来牡丹园拍摄了,想要拍好荷包牡丹,角度非常重要。”记者在照片中看到,一串串红心挂在枝头,倒垂在牡丹花丛中,金灿灿的阳光将悬挂的“荷包”映衬得晶莹剔透,像小水滴一般,娇俏可爱。


  牡丹绽放。记者何晓刚 摄
  “虽然名字中也有‘牡丹’二字,但荷包牡丹和牡丹的‘血缘’很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牡丹。”东湖牡丹园园林工程师李敏介绍说,牡丹属于芍药科的落叶灌木,荷包牡丹属于罂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之所以称其为牡丹,是因为荷包牡丹的叶子和牡丹长得很像。


  市民赏花拍照。记者何晓刚 摄
  李敏告诉记者:“受前期寒潮低温影响,园内中早花品种花期延后,目前已花开五成,花色鲜红的彤云牡丹;花瓣细小紧密,粉红色的彩绘牡丹正在盛放,都是非常受游客喜爱的珍贵牡丹品种。清明假期,东湖牡丹园将迎来最佳观赏期。”(长江日报记者李文婕 通讯员邹卉 赵丽)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