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余“小小红色宣讲员”传承红色基因,“转折之城”红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1-06-25 23:26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调整字体

  1935年1月,在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和乌江流经的城市遵义,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军人,聚集在老城子尹路96号一栋二层楼房里,围一张方桌而坐,靠一盆炭火取暖,点一盏煤油灯照明,召开了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人在最危急关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实现从挫折中奋起的“伟大转折”。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调研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800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遍布全市、红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在保护中利用红色遗址……近日,长江日报-长江网“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记者走进遵义看到,为践行总书记“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指示,“转折之城”的儿女们正阔步向前。

   

  贵州大学大学生姚靓靓(右二)和长江日报-长江网采访团记者共同探寻遵义的党史故事。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史伟 摄 

  六年级小学生当了4年讲解员 

  红色基因在“转折之城”代代相传 

  “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时,为馆内讲解员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遵义市老城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张瑞凝年纪不大,却是位“老”讲解员了。早在二年级,张瑞凝便通过层层选拔与培训,成为“小小红色宣讲员”,4年时间里,已义务宣讲200多场。

  如今,每逢节假日,她总会穿戴整齐,系上红领巾,走进红色文化场馆,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述红军长征故事。

  “1935年1月中旬,历经3天激辩、批评和自我批评,最终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场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会址旁的老槐树下,张瑞凝向游客讲述道。

  “讲党史,也是一次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奋斗史,是最好的人生教材。”张瑞凝妈妈张欣告诉长江日报“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记者。

  2017年初,遵义市启动“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以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推进立德树人,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应用。4年多来,全市累计培养出800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

  张瑞凝的故事,是遵义这座城市传承党史的一个缩影。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内,一群身着蓝色马甲的市民格外显眼,他们是来自遵义市义工联合会的志愿者。2011年成立至今,全市已有3万多人加入。有老人行动不便,“蓝马甲”立即上前搀扶;有残疾人游客坐着轮椅前来,“蓝马甲”连忙前去推车;有人想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蓝马甲”主动帮忙讲解。

  2021年5月10日上午,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鹿谷小学的30名学生,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内开启了为期9天的红色研学之旅。

  “只有亲身实地去追寻红色记忆,才能让他们体悟到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鹿谷小学副校长杨庆玲告诉记者。

  参加研学的四年级学生牛鑫如在《研学感悟》里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它是由红军叔叔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农家乐门口有一面“笑脸墙” 

  红色产业遍地开花,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5月12日上午10时,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红色之家”农家乐,经营者王治强来回穿梭于厨房和前院里,面带笑容接待往来的游客。    

  农家乐门口,有一面“笑脸墙”。“笑脸墙”上,是数十位村民的照片。照片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展露出爽朗的笑容。

  2015年6月,习近平来到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考察。在村民王治强经营的“红色之家”农家乐,习近平进房间、看院落,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6年过去了,记者在花茂村看到,曾经“粮食种一年,不够半年吃”的“荒茅”村,已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茂村。

  现在,花茂村大力发展红色游、田园游,帮助村民增收。陶艺制作店里,土陶工艺师母先才熟练制作着土坯,他既能售卖、定制陶艺产品,也能为游客提供制陶工艺的全流程体验。村民张胜迪打造“花茂人家”,让当地传承千百年的构树皮造纸工艺焕发新生,衍生出文创产业,吸引大批年轻人参与。

  在距离花茂村两公里的苟坝村,亦是游人如织。1935年3月召开的苟坝会议,作为遵义会议的补充,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

  采访团记者看到,苟坝会议会址是一座典型的黔北老宅,四方桌、长条凳、木板床、煤油灯,陈设十分简单,“红军是帮助工人农民的军队”等标语在老宅墙壁上随处可见。

  如今的遵义,红色产业已呈遍地开花之势。

  以红色历史文化和众多宝贵的革命遗产、故事为核心,以生动的旅游形式为载体,多渠道“解锁”老区红色资源,遵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在娄山关红色旅游区,再现当年烽火岁月的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场面震撼,让人久久难忘;在余庆强渡乌江战斗遗址,红军绑扎竹筏雕塑吸引大量游客驻足……

  在保护中利用遵义战役遗址 

  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利用、保护、传承红色资源指明了方向。

  红花岗、老鸦山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大捷——遵义大捷的主战场。2003年12月,红花岗、老鸦山红军战斗遗址被列入遵义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

  2021年5月11日,采访团记者手脚并用攀上老鸦山的半山腰看到,由于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利用,老鸦山上杂草丛生。

  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手持铁铲、箩筐,在山脊上清理松软的土层。这是红花岗、老鸦山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工程的一部分。

  “工人清理出来的,是遵义战役时的战壕。”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遵义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张炼告诉长江日报“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记者,红花岗、老鸦山战斗遗址的保护利用,是红色资源转化上的一次有效尝试。“如果还不进行保护利用,那么遵义战役主战场,将来只能从老战士的回忆录里去找寻了。”

  她介绍,在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主导下,将以红花岗、老鸦山为核心修建山体主题文化公园以及举办高规格的“遵义战役理论研讨会”等。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之一,而遵义则是贵州段的主要实施区域。

  遵义市结合红花岗、老鸦山遗址的保护利用项目,于2020年启动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战役纪念园项目。

  “一期项目将在7月1日前完工,整个项目则计划在2022年完工。”遵义市红花岗区文体旅游局党委书记於飞说。

  “在保护中利用,在发展中传承,这样才能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望着老鸦山上遗留的弹孔,张炼目光坚毅。(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刘海锋 刘智宇 贵州大学大学生记者姚靓靓) 

  【编辑:王冲】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