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夏正东:教授种养技术培植脱贫根基

2020-12-27 21:3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前任朱岗村干部朱宏义:帮想脱贫的农户提升农业技能 

  朱哲良在村里是个可怜人,他一个人把3个孩子拉扯大。老朱的侄儿一家在外打工,就把靠村路的门面借给他开店,不收租金。村干部为了让他安心开店,帮他跑营业执照,还给他办下了烟草专卖许可证。

  2015年初,朱哲良准备养鸡,买了1400只小鸡苗。买回鸡苗后,先养在屋里,天气暖和了把小鸡挪到室外后,小鸡苗就开始成堆死亡。后来区里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兽医师程锦华去帮他,诊断出是老朱没有搞好环境卫生,虽然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但环境跟不上,小鸡容易得鸡白痢和球虫病。程医师建议他系统地学点养鸡技术,光靠自己摸索损失太大。

  后来朱哲良听了专家的意见,2016年夏天新洲区有农技培训班,朱哲良就关了3天的店子,早出晚归地去学习,还带回来几本书看,学了些种植和养殖的技术后,明显看得出他越做越好了。

  新洲区辛冲街道教育总支是朱岗村的对口扶贫单位,扶贫队经常下村联系贫困户了解需求,帮助解决一些困难。特别是帮贫困户家的孩子读书,进行扶智助学。同时,开办社区教育学校每年对贫困户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能力,每年培训数百人次,这些措施对他们帮助都非常大。(口述:朱宏义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林敏)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靖长艳:就业让他有了脱贫新路径 

  朱岗村有精准扶贫户21户69人。驻村扶贫工作队除了落实国家及省、市扶贫政策外,积极帮助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目前,全村贫困户于2018年就实现了脱贫。朱哲良更早,因为有了脱贫新路径,2017年就脱贫了。脱贫后的朱哲良从不主动找我们要帮扶。可以说,这些年,朱哲良是全村贫困户中享受国家扶贫政策优惠最少的一个。但朱哲良觉得这是应该的,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有好手好脚,不会饿死。不能躺在政策的温床上。村里帮我开起了便民店,我不能要求更多了。”(记者李亦中 罗京 通讯员王林军 整理)

  扶贫干部夏正东:教授种养技术培植脱贫根基 

  村民朱哲良:扶贫干部的点子总“点”在节骨眼上 

  

  扶贫干部夏正东(右)与朱哲良在油菜花田里攀谈。记者任勇 摄 

  一条新修的灌溉渠通到自家油茶地,朱哲良掩饰不住兴奋。2021年2月24日上午,朱哲良特意带着前来看望他的扶贫干部夏正东来到油茶地:“多亏你们扶贫干部建议修建了这条灌溉渠,我们的油茶也能抗旱了。”

  “扶贫干部的点子总‘点’在节骨眼上。”回到自己经营的副食店,朱哲良打开话匣子。

  早些年,朱岗村为帮村民脱贫致富,开展白灵菇种植,朱哲良也加入进去。“起初,我不懂种植技术,不赚反赔。扶贫干部请来农业专家指导,我摸清了门路。”

  “后来,听说城里人喜欢吃土菜,我开始养土鸡,捡土鸡蛋。刚养鸡一个月,又因为技术不过关,小鸡死了一大批。又是扶贫干部帮我联系专家给我们指导,还帮我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报名培训。”朱哲良说,“那次培训了3天受益匪浅。到现在我每年还养100多只土鸡,每只土鸡能卖100元。”

  回顾帮扶过程,夏正东说:“教授种养技术培植脱贫根基是最要紧的。”“扶贫干部是我们的恩人、贵人。”朱哲良说,他年轻时身体落下病根,不能干重体力活,扶贫干部和村干部支招,让他开个便民副食店,帮他跑下营业执照,还跑下了烟草专卖许可证。朱哲良自此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顺利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去年冬天,在扶贫干部的建议下,村里新修了一条灌溉水渠,解决一些山地农作物的抗旱问题。朱哲良家1亩多地的油茶因此受益。“这1亩多地的油茶每年能给我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扶贫专家建议我改种改良后的油茶,我准备购买一些新的油茶苗,收益肯定会比以前强不少。”(记者李亦中 罗京 通讯员刘慧)

  【编辑:王冲】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