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考古发现震惊全国 改写武汉甚至中华文明史

2021-10-24 15:44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供图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盘龙城遗址最早于1954年因府河大堤取土被发现,它的发现得益于考古专家蓝蔚当年实地探访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考古报告。

  蓝蔚先生今年8月3日在汉过世。他1926年出生,辽宁岫岩人,南下干部,是武汉文物保护工作奠基人。

  1952年至1955年,文化部为加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从各省选拔学员,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四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这些学员在后来大多工作出色,被誉为考古界的“黄埔四期”。蓝蔚是第二期考古工作训练班学员。他所学到的商代二里岗时期青铜器、陶器等文物知识,正好在盘龙城调查工作中得到应用。

  蓝蔚一完成考古培训班的学业回到武汉,就遇到了1954年的大洪水。他推断为阻挡洪水要挖掘土堆,可能发现文物遗址。果然防汛一结束就得到消息,在距姑嫂树几里地的黄陂府河北岸有一处古城址发现文物。蓝蔚听说后很兴奋,在查阅相关资料后,他就和同事游绍奇踩着自行车从汉口江边出发,于一片芦苇中找到那处夯土筑建的城墙。城墙的东西北3个方向的墙土已被防汛取走,仅存南面的一条城墙较为完整。他们没带皮尺,就以步子量出它的长度。

  他根据所学到的考古知识,在盘龙城遗址勘察测绘城址规模,采集陶片、石器等文物标本,在《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4期上发表了有关盘龙城遗址发现的考古报道,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城。就这样一个改写武汉城市文明甚至中华文明历史的惊世发现,就是在这次踏访后开始浮出水面。

  鉴于遗址发现的重要性,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盘龙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组织有关专业队伍的系列考古发掘,认定此处为商代早中期的古城址,并以城址相邻的盘龙湖重新命名为“盘龙城”。尔后盘龙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的1963年,盘龙城遗址楼子湾地点经过了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首次在长江流域确认出商代早期的遗存,文化面貌与中原二里岗文化相近。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为配合基建项目,盘龙城城垣外围的王家嘴、李家嘴、杨家嘴和杨家湾展开了考古发掘,揭示出盘龙城遗址夏商时期城市规模达近4平方公里,有着以城垣为核心、外围分布一般性的居址和作坊的布局结构。

  自2013年至今,伴随着国家大遗址公园的建设,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对盘龙城遗址聚落晚期大型建筑和贵族墓葬区、小王家嘴贵族墓葬区、小嘴铸铜手工业作坊区等展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2018年开始,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更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学系合作,揭露出杨家湾北坡铺石遗迹、王家嘴聚落早期居址区。(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宋若虹)

  【编辑:谢源】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