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胜利是英雄城市最鲜亮的底色|英雄武汉为什么能·精神密码

2021-03-10 09:14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春归英雄城 礼赞中国年”快闪活动中,武汉市民手举五星红旗高唱《我爱你,中国》。长江日报记者金思柳 摄 

  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抵御了世纪罕见的洪水大汛,经受了艰苦卓绝的疫后大考,过去一年,武汉三战并举,仗仗精彩。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武汉激情豪迈,踏上新征程。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在过去这极不平凡、极其艰难的一年,武汉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着中国精神,也在一堂堂“思政大课”中锤炼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是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伟力,也必将成为武汉人民创造更加辉煌业绩的精神底气。

  一仗接着一仗打,战罢大疫再战大汛 

  检测机构“扩面提速”,“两山”医院拔地而起,方舱医院迅速启用,征用酒店、高校建立隔离点,社区封控、拉网排查、创建无疫情小区……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步步成为现实。

  去年3月中上旬,尽管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方向,坚定意志,武汉人民愈战愈勇!

  救治的战场上,是分秒必争的生命角力。封控的战场上,是万众一心的人民战争。保供的战场上,是一刻也没有断的人间烟火气。一个个平凡的武汉人,把自己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2020年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和现有疑似病例首次三项清零。这标志着,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这个时间,比专家的预测提前了三个月。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

  但战疫还未结束,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决定武汉保卫战能否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几所高水平医院先后被确定为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最后总攻,“武汉保卫战”进入倒计时。

  2020年4月23日,武汉危重症病例全部实现清零;4月24日,武汉重症病例全部实现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慎终如始,善作善成。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武汉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坚持“人、物、地”同防,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

  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国内局部出现反弹的情况下,武汉坚守住安全底线。截至9日,武汉已连续近30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战罢大疫,再战大汛。

  去年夏天,持续43天的梅雨季,8轮强降雨,5次长江洪峰,总降雨量历史第一,中小河流、湖泊、水库全线超警戒水位。长江汉口站水位最高达到28.77米,为历史第四高水位。刚刚取得疫情阻击战决定性成果的武汉,又面临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

  才解抗疫征衣,又披防汛战袍。“守护大堤就是守护家园,我们没有退路!”汉阳江堤上,五对父子兵共赴防汛一线。数万武汉防汛人枕戈待旦,24小时坚守在防汛一线。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各级防汛机构履职尽责,全市人民风雨同舟,最终打赢了这场防汛战,保卫了一城安澜。

  一关接着一关过,英雄之城浴火重生 

  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全国GDP同比下降6.8%。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的城市,武汉受疫情影响最大,GDP同比下降40.5%,创下历史新低,不少机构预测武汉全年排名将跌出全国前十。

  冲击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投身疫后重振的武汉,产业链亟待恢复,资金压力巨大。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三大核心城市之一,承担多重国家使命,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疫后重振,同样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总书记这“三个没有改变”的论断,为武汉疫后重振增添了动力,“搭把手、拉一把”的指示,更是给武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负深情厚望,武汉快干实干,只争朝夕: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

  2021年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在东湖高新区举行。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从4月8日“解封”后的第一场“云招商”,到“云洽谈”“云签约”,再到中国品牌节年会、亚布力论坛武汉特别峰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武汉“敢打必胜”,比学赶帮超,开展多起项目的拉练活动,将“重启键”按成“升级键”。

  “眼前这栋楼,今年8月才破土动工,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去年11月24日上午10时,寒风裹着雨水。洪山区碧桂园碧乐城项目建设工地,负责人正认真地向参会观摩人员介绍项目进展;位于江岸区的武汉市第八医院新建项目工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医技楼、综合楼及住院楼已拔地而起,项目经理表示有信心按计划完成任务。

  拉练现场,所有重点项目逐一接受打分,真刀真枪,容不得半点马虎。敢于胜利的武汉人,将“升级键”按成“快进键”:一季度经济遭重创,二季度单季基本打平,三季度强势转正,四季度重回全国前十。

  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仗接着一仗胜,武汉这座千万人口大城,和全国同步举行高考,秋季如期开学,英雄之城浴火重生。

  一程接着一程干,征途漫漫奋斗不息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的武汉,如何才能起好步开好局?

  去年11月20日,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召开。“此次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有着特殊意义。”总书记在贺信中再次给武汉指明了方向:“希望湖北省和武汉市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大战大考中淬炼的伟大抗疫精神,必须凝聚成武汉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抗疫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市巡回宣讲,超过2万人现场聆听,数千万网友线上观看;针对“六项治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武汉提出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开启新征程。

  今年武汉“两会”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五个中心”建设。

  蓝图绘就,谋定而动。大疫过后武汉人的第一个开年,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正式启动建设、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地铁19号线完成百环掘进、“武汉造”新冠灭活疫苗上市……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总书记的新年贺词点燃了1000多万武汉人民接续奋斗的热情。

  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武汉不负嘱托,勇担使命。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抗疫大战的精神伟力,正在转化为武汉精神的不变底色,激励着千万武汉人民继续乘风破浪。(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代表委员感言 

  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奋起 

  英雄的武汉人民在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的历练中,再次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难险阻,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9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从磨难中奋起,武汉人民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在去年抗疫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建筑业协会会长陈华元时任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在参加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时,深深地感到“抗疫精神在武汉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武汉人无愧英雄人民的盛赞”。

  在陈华元眼中,武汉人的英雄气,不仅仅体现在和新冠病毒的抗争上。在武汉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武汉人又以英雄豪迈的气势迅速投入到复工复产中,在逆境中奋起,拼搏赶超,绝不服输。

  对此陈华元深有感触:“武汉的建筑行业,接连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十三五’已经圆满收官,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家都铆足劲要为武汉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武汉人从来都是不服输的”,在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谢文敏看来,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英雄城市武汉才能在抗疫之中历经长达76天的“封城”,又重回烟火人间,并在疫后迅速重振,跑出了“加速度”。

  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人民无怨无悔,默默扛起疫情防控的责任,在看不见硝烟的武汉保卫战中,用勇敢坚毅诠释武汉人勇于担当的本色,谱写了以一城护一国的英雄赞歌”。

  “经历大难,没有压垮武汉人,更加激起了武汉人的斗志。”谢文敏说,自己切身感受到,疫后战汛、疫后重振、复工复产事业上,所有武汉人热火朝天,百折不挠,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砥砺奋起。她感叹:“武汉人就是中国人的缩影,中华民族历经过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勇往直前,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刘晨玮) 

  市民评说 

  我们是打不垮的武汉人 

  青山区红卫路街道才聚社区居民佟艳,在武汉生活了30多年。2020年,她走上大堤,参与了防汛工作。“去年防疫的任务还没卸下来,防汛的挑战又接踵而来。当时我们街道、辖区单位、社区党员干部一鼓作气、冲锋在前,坚守在防汛一线。我自己也上了大堤,参与了值守巡查。巡堤人员手拿木棍、脚穿雨靴,24小时不间断排查,衣服常常湿了干、干了湿。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无论是疫情还是汛情,我们都挺过来了,因为我们是打不垮的武汉人!”

  杨惠是江岸区四唯街道六合社区居民,也是汉口银行职工。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她下沉社区,担任小区团购群团长,每天忙着给居民团购、送货、搬运物资。疫情好转后,她与同事立即投入到复工复产工作中。

  彼时,武汉为推动疫后重振,出台系列举措:实施消费促进月,开展公益直播、银企对接活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找渠道、找资金。作为银行职工,她参与其中,看到武汉经济社会秩序渐渐恢复,她倍感振奋。

  尤其是全市启动项目拉练,一把手带队现场观摩、互学互评,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这让我们每个市民都坚定了要和武汉共发展的信心,我们更加愿意、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和参与大武汉建设。”她说,武汉有胆量和魄力,以后定会冲得更高,走得更远。(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肖灵) 

  【编辑:张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