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十年,“长江三鲜”能回来吗?

2021-03-26 14:16 来源: 安徽日报
调整字体

  几百万年前,也是一个春天,刚出生的白鱀豚睁开双眼,父母兄弟围成一团,庆祝新生命的开始。江水中,巨大的阴影逆着水流,从崇明口岸一直游到三峡水深处。

  草长莺飞,时移世易。

  我们无法得知,最后一只白鱀豚消失在地球时是否发出声音。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十年后,当我们站在水清鱼跃的长江岸边,将感谢今天的决定。

  长江和她的万子千孙

  长江里有多少鱼?

  这个问题无从答起。可以明确的是,鲢、鳙、鳊、鲂、鲤、鲫……凡带鱼字旁的淡水鱼种,几乎都可在长江中寻得踪迹。

  全长6397公里,分布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特有鱼类180余种,她是宝贵的鱼类种质资源库

  因流经安徽境内416公里,长江安徽段遂有八百里皖江之称。江水连绵,无法单独讲皖江里有哪些鱼,不如一并说说。

  先来看看最常家的。淡水鱼中的大路货,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这些被大量人工饲养的品种,追本溯源,均来自长江流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鲥鱼、刀鱼和河鲀,俗称“长江三鲜”。近几年动辄上千元一斤,还不一定能买得到。

  曾几何时,它们也就是江岸人家的家常菜。“吃货”诗人苏东坡写鲥鱼的诗有云:“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徽菜中也有一道名菜叫毛峰熏鲥鱼。足见其美味。

  1974年,长江鲥鱼年产量达157.5万公斤。家住铜陵、无为等地的老人家,说起这一口美味,都忍不住叹一声“绝了”,几乎不需要什么佐料,光是清蒸,就足够鲜。

  现在,父老乡亲们只能叹息:“吃不到咯!”1986年,鲥鱼降至1.2万公斤。1989年10月28日,《中国环境报》刊登了《安徽日报》驻铜陵站的记者报道,文中表示“鲥鱼在长江已基本绝迹”。如今,江苏、安徽江段已多年未发现鲥鱼。

  刀鱼,在2019年2月刀鱼专项捕捞许可证停止发放以前,倒还是有得吃,不过,首先你要能吃得起。2017年清明节前后,规格3两刀鱼价格每斤3500~4000元,规格2两价格每斤2500元左右,规格1.5两价格每斤200元左右。

  虽然现在吃不起,回到四五十年前,真的就是家常菜,炖刀鱼、刀鱼烧白菜……听听这菜名,多么朴实。刀鱼腴而不腻、鲜美称绝,在无为、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等地分布。1973年,安徽刀鱼产量达385.84吨,其中芜湖产量最高,达到105.43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鲥鱼、刀鱼难以人工养殖不同,河鲀现已被大量人工养殖。虽然满足了口腹之欲,但遗憾的是,受生态破坏、捕捞无度等因素影响,野生河鲀已难得一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久前,长江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为一级。自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哺乳动物。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坐长江轮时,随处可见江豚,这些可爱的的小家伙 “衣食无忧”,吃得胖乎乎,像小猪一样。沿岸居民对此习以为常,彼时江豚还只是普通物种,和珍稀保护物种挨不上边。

  上世纪80年代,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这个在地球上已存在2500万年的物种变得珍稀起来,到2017年12月,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发现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数量仅相当于大熊猫的一半。如今,安庆和铜陵两地设有江豚自然保护区。 

  鳤鱼,曾经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现在,先后被湖北、湖南等地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华鲟,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曾与恐龙同期生活,在地球上存活了上亿年,素有“活化石”之称。2020年1月,中华白鲟宣布灭绝。  

  大型鱼类及哺乳动物对水质要求高,它们的生存状况是长江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直接反应。万物有灵,在告别的钟声再次敲响前,是时候行动了。

  捕还是禁,自古就有章法

  “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捕鱼,自古便有。禁渔,亦是。

  古籍中,遵循农时,保护自然的记载比比皆是。《逸周书·文传》:“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整之长。”什么时候禁止捕鱼?主要是在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孕别之时,即怀子与产卵期间。

  小鱼也是禁捕的。《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过于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那么鱼鳖就吃不完。

  禁止竭泽而渔。如《礼记·月令》规定:“毋竭川泽,毋漉池。”《逸周书·文传》有“泽不行害”的内容,也就是不许使用毒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时禁发,不在鱼类生长繁殖季节用网捕鱼的做法,在各朝各代延续下来。捕和禁,张弛有度才能可持续发展,福泽后代。到了今天,各水域也进行不同程度的季节性休渔。例如,早在1984年,巢湖就在长江流域重点湖泊中率先实施了季节性封湖禁捕期制度。

  2003年,根据《关于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的通知》(农渔发〔2003〕1号)要求,我省在长江干流范围内进行禁渔,禁渔时间为每年的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禁渔时段为3个月。在禁渔期内,除凤鲚和刀鲚(长江刀鱼)实行捕捞限额专项管理外,禁止其它所有捕捞作业。

  2019年8月,安徽宣布在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实现全面禁捕。    

  2021年1月1日零时,十年禁渔计划正式启动。在安徽,长江干流安徽段及华阳河、水阳江、皖河、青弋江、漳河、滁河干流、菜子湖(包括长河)、巢湖(包括裕溪河)水域等8个重要支流禁止生产性捕捞。

  “十年禁渔”意味着什么

  十年全域禁渔,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有人质疑:10年,是否太长了?专家指出,就拿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鱼类来说,通常需要生长4年才能繁殖,连续禁渔10年,它们有2至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才能显著增加。或许,两三年后,我们就能明显察觉鱼群的壮大,但要实现长江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还需久久为功。

  十年禁渔,是还历史欠账。

  以往的季节性禁渔中,休渔期一结束,捕捞就大肆开展,可是鱼还没有长成,编织细密的“绝户网”更是把只生长数月的幼鱼一网而尽。捕不到大鱼,就捕小鱼,小鱼卖不上价,就捕得勤一些。一年接一年恶性循环,渔业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目前,长江年均捕捞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

  十年,是给水生生物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小鱼长成大鱼,大鱼产卵繁衍,形成鱼群,鱼种之间的生物链一环又一环地再紧紧扣起来,让长江回到多年以前的模样。

  也有人问:禁渔了,那我以后还能吃鱼吗?还有鱼可吃吗?实际上,大众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禁渔会吃不上鱼。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日常食用的鱼绝大多数都是养殖鱼。安徽是中国淡水水产品的主产省,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及稻田等内陆水域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2018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24.9万吨,位居内陆省份第四位,全省水产品年产量万吨以上市县在50个以上。

  现在,禁渔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我省明确提出以“六无四清”为目标,突出“查”“治”“建”关键环节,确保打赢长江(安徽段)禁捕退捕攻坚战。

  “江中无渔船,水中无渔网,市场无江鱼”。十年之约,记忆中的“长江三鲜”能重回八百里皖江吗?是的,有些告别已成永远。但是,今天我们告别了渔舟唱晚,是为了有一天,夕阳西下,粼粼波光,水面上忽然跃出欢快的弧线,孩子们在岸边惊呼着拍手。那时候,我们终于可以有底气地说一说,关于人与自然的童话、关于绿水青山的故事。

  【编辑:朱曦东】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