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路

2020-12-27 21:29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从种田打工到承包鱼塘 技术脱贫让我充满信心

  又到年底,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一年年,每年都不一样。

  2014年底,那时候真是家里要什么没有什么,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

  2015年底,被列入扶贫对象,有了鱼塘,学了养虾,觉得生活有奔头。

  2016年底,遇了洪灾还能脱贫,大起大落后,生活有了希望。

  2017年底,养鱼养虾终于赚钱了,房子修了,儿子结婚了,生活有了滋味。

  2018年底,养虾不成功,一年下来没有太多积蓄,但生活还要过,总结教训,明年再来。

  虽然日子过得磕磕绊绊,但这几年得到的党和政府帮助太多太多,真的很感激。

 

2017年6月23日,邹树波家房子修缮一新。记者胡冬冬 摄

 

2015年10月24日,邹树波一家在自家房屋前。记者胡冬冬 摄

  我是蔡甸区一名普通农民,上有老下有小,过去几十年两口子就是守着家里几亩地,平时再在附近打些临时工。种地一年下来只能结余2000多元,面对各种开销,只能靠借债过日子。每年都这样,想想心里都憋得慌。我们不怕吃苦,每天都起早贪黑在地里干活,债却越借越多,日子越过越差。

  要不是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债背到现在,我估计已经背不动了。2015年我被列为扶贫对象,一开始我还以为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区农业局专家、成功管委会领导、村委会干部、村扶贫工作组、银行工作人员不断上门了解我家的情况,我才知道,扶贫是实实在在的。

  我以前帮人养过鱼和虾,他们觉得这是条脱贫路子,就帮我想办法。我没有鱼塘,村委会帮我协调承包了50亩鱼塘;我没有技术,区农业局买单,让我免费上养虾培训班;我没有钱买饲料,有关部门先后送给我上万元的饲料,银行还给我提供了5万元无息贷款。

  党和政府帮忙帮到这份上,我除了对他们表示感谢,唯有多努力,不辜负他们。记得我去上养虾培训班,真的是日夜都扑在学习上,机会太难得,生活终于有希望,我非常珍惜。

  万事开头难,脱贫路上还是有很多难关。2016年碰到了多少年没有遇到的洪灾,养的鱼和虾跑了不少。2017年市场行情没有掌握好,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卖出了一批,少挣了钱。2018年又出现虾子大面积死亡,又一次受损失。

  记得那次洪灾,眼睁睁看着鱼和虾跑掉,我老婆在塘边大哭,我安慰她要向前看。有党和政府扶助,我们后顾之忧没有了,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是的,党和政府不仅帮我们找到了脱贫之路,还时时刻刻送上一程。那次遭灾后,有关部门前前后后到我家来了7次了解灾情,还送来5000斤鱼药解燃眉之急。脱贫后他们也没有放弃对我的扶助,了解到我的实际情况,延长了我5万元贷款的还款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直压在我们心头的父母看病费用问题,政策也落实。党和政府买单,给我们贫困户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前老父亲打个点滴要两三百,现在去村卫生室打点滴,只要花几块钱,医疗负担减轻了不少。家里这块支出少了很多,也减少了我们因病返贫的可能。

  现在,我的生活压力仍然很大,但是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想过好日子一点门路都没有,生活没有希望。现在党和政府给我铺好了路,虽然路上有曲折,但是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的。 (口述:邹树波 整理:记者马振华)

养鱼养虾几度受挫,帮扶不断好似及时雨,

脱贫路上多坎坷,政府始终给我“撑腰” 

  我叫邹树波,今年54岁,蔡甸区三屋台村村民。

  12月5日,马记者又来到我家,5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他第一次来到我家,记得那时候房子还在漏水,家里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生活好难。现在,破旧的房子整修了,今年50亩鱼塘眼看快要丰收了,这日子是以前不能比的。

2017年2月6日,邹树波承包的鱼塘、虾塘前的泥巴路已修成宽阔的碎石路。记者胡冬冬 摄

  政府送技术送资金

  我的生活有了希望

  我是蔡甸区三屋台村普通农户,我们夫妻俩上有老母亲,下有儿子儿媳、双胞胎孙子,生活负担重。

  几年前,我们家里就靠几亩地和打零工过生活,虽然我们夫妻俩起早贪黑,但是一年下来只能结余2000来元,外债越借越多,生活没有什么指望。

  2015年,我家被列为扶贫对象,区、村、扶贫干部一起帮我想脱贫办法。考虑到我帮人养过鱼和虾,就指导我搞“产业脱贫”。我家中没有生产资料,村里帮我协调承包了50亩鱼塘;我没有技术,区农业局买单,让我免费上养虾技术培训班;我没有资金,有关部门先后送给我上万元的饲料,银行还给我提供了5万元无息贷款。

 

2015年10月24日,邹树波夫妇地鱼塘前一直忙碌到夜晚。记者胡冬冬 摄

  一年时间,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都一件一件地发生了,生活一下子有了希望。我们两口子有了干劲,生活大为改善,在2016年年底脱了贫。

  脱贫路上多坎坷

  政府一次次帮我“撑腰”

  我本以为在政府支持下,我们靠吃苦耐劳能尽快还上外债,没有想到这几年经历了许多坎坷。

  2016年,刚走上养鱼养虾正轨,就碰到了洪灾,大量鱼虾跑掉,损失惨重。好在在扶贫专班帮助下,通过后期补救挽回了些损失,妻子被优先安排去村里建起的大棚打零工,每个月有收入,脱了贫。

 

2016年10月16日,邹树波在给自己承包的鱼塘施肥增氧。记者胡冬冬 摄

  2017年,养鱼养虾小有收获,第一次赚到了钱。考虑到儿子要结婚,又借了几万元把房子整修,儿子刚工作收入不高,家里负担更重了。不过好在家里两位老人享受到新农合优惠政策,看病不怎么花钱,省去了后顾之忧。

  2018年,在虾子集中上市前夕,鱼塘出现虾子大面积死亡,又一次损失惨重。要重振旗鼓就需要资金,好消息是,5万元的无息贷款在我脱贫后还继续,让我吃了“定心丸”。

 

2018年10月26日中午,邹树波在鱼塘边收割鱼草。记者胡冬冬 摄

  2019年,为了还钱,只能提前售卖虾子,少赚了一些钱。然后就碰到了新冠疫情,不能出村。今年虾子质量不大好,才收入几千元,养鱼还算顺利,现在就等下个月的鱼上市,希望鱼价能好一点,能有个好收入。

  尽管这几年养鱼养虾并不算顺利,没有积攒下多少钱,但是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比扶贫前光种田、打零工要强太多。相比以前生活没有希望,现在生活还是有奔头,因为政府一直在给我“撑腰”,只要我勤奋努力,相信会有回报的。

  我现在不断调整思路,向同行请教,改进养殖技术,希望能减少养鱼风险,在养虾上收入能有突破,尽早还清外债。(记者马振华 记录)

2020年11月12日,记者再次采访邹树波,谈起最近几年变化,勤勤恳恳的他对未来充满期待。记者胡冬冬 摄

  【编辑: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