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习强国的故事

2020-08-28 21:1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作者:吴炎坤

  2018年6月18日,我下载了《学习强国》APP客户端,注册、登录、实名认证、组织认证后,开启了学习之路,踏上了成长之梯。两年多来,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学习之路催人奋进,从积极分子学起、到发展对象再到预备党员,零距离聆听党的声音,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国家与时俱进的脚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刚才大家听到的《新闻播报》就是由我在《学习强国》中浏览到,再录制音频传递给方舱患者的,这是我在疫情期间常常会做的一些小事。让舱友们每天在听着正能量的新闻中起床、早餐,虽然一墙之隔,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相信我的声音能够穿过这面墙,给舱友们传递温暖与力量。

  没错,我一直相信,声音能传递积极的情绪,在1月底,看到招募首批志愿者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负责接听武汉红十字会的捐赠热线,接电话?难吗?不难!但一整天不停地接电话很难。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爱心电话如潮水般涌来,打进来的,打不进来发短信询问捐赠方式的,最多的一天我一个人就接到了近千通电话,接到手机发烫。一般来说从新手到一名熟练接线员一般需要两周的培训,去熟悉捐赠流程、背熟捐款账户、明确捐赠地址等等,可在当时的情况下,早一点熟悉便能让爱心口罩、防疫物资快一点到达。本来排我下午4时的班,但我早上8时就到,不到中午基本能对答如流。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本应12时下班的我申请留到1时,因为海外捐赠的电话在那个时候最为火热。10℃的武汉狂风呼啸,但我的内心却暖意融融。

  那些天,我总是要从下午4时忙碌到半夜深夜12点,每天接到嗓子发炎、手机发烫。还记得有一个电话从内蒙古打来,打电话的是位70多岁的老人,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医护人员坚守岗位,被他们的精神感动,坚持要把攒了三年的800多块钱捐出来。老人听力不好,电话里说不清楚,后来老人专门让他的儿子和村长再次打了电话过来。还有一个湖南的来电,对方口音重,说要捐十几头“布”。我耐心地倾听了近5分钟,才明白老乡说要把自家养的十几头猪捐出来,给医护人员吃点好的,补补身体。电话这头的我不禁哽咽了,这些朴实的话语和真诚的爱心让人热泪盈眶。

  逆行的八十多天里,我还是社区代购员,是接送医护的爱心司机,还当过援汉物资的搬运工,社区送鱼,爱心分菜。我每天早出晚归,平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像我这样的志愿者在武汉还有几万名,虽然我们无法像医护一样救治病患,也没有解决防护物资紧缺的资源渠道,但我是一个汉阳伢,我要为我的城市做些什么,虽然只是些力所能及的普通事,但我相信众志成城,微光成炬。

  随着疫情好转,我这名志愿者也正式“下岗”。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在自己开了三年多的公众号“好梦绘本屋”上继续和孩子们讲故事,讲新冠病毒,讲援鄂医疗队,讲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孩子们听了故事后,都好奇地留言问:“爸爸老师,什么是志愿者?”我想了很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志愿者是用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孩子们也逐渐明白封城这些天武汉发生的事,他们也想做点什么。很多小听众捐出自己的压岁钱,我会根据医院的需求清单尽力去寻找、购买所需物资,并送到医院,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传递。我还鼓励班上的孩子们画出最美的花,写上心里话,在阳台上挂出来。不论是志愿者,还是医疗队,或是千千万万为这座城市坚守岗位的人,谢谢!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

  在“学习强国”中,有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勤奋工作的身影,也有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书写时代的传奇、人生精彩的动人故事。

  【编辑:陈辰】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