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她更坚强 王玉:12年如一日照料3位患病家人
王玉给父亲擦洗身体。
□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栾嘉雯
通讯员曹薇 实习生樊谦慧
把雪花梨洗净切块,用小火慢慢熬,每天中午吃饭前,王玉都会给母亲端上一碗梨水。1月10日,长江日报记者见到王玉时,她正在忙着准备午餐,老人好吞咽、易消化的食材是每日首选。“通过我自学的食疗方法,母亲的支气管炎已经快好了,晚上不咳嗽,也能睡个好觉了。”王玉笑着告诉记者。无微不至地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王玉已日复一日地坚持12年。
今年49岁的王玉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图书馆任职。2011年,正在教书的父亲突发脑梗倒地,尽管救回一命,但从此瘫痪在床,不能说话。母亲因常年劳累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比王玉大3岁的哥哥又查出患有尿毒症。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王玉毅然放弃了结婚、出国,选择留下来照顾家人。做饭、做家务活、带母亲看病、送哥哥做透析、去福利院给父亲擦洗身体……王玉每天在医院、学校和家之间往返。
“我跟着康复医生学习过按摩手法,所以慢慢地也有了一套经验。”吃过中饭休息片刻,王玉又熟练地将母亲扶到床边,为她轻揉双肩。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王玉为母亲按摩双膝、肩颈、脚踝等关节,以减轻其身体上的疼痛。现在,学校处于寒假期间,王玉也有了更多时间陪伴母亲。
“之前上班路程往返需要花费4小时,所以我在早晨6时30分就会为母亲准备好一日三餐。”王玉说,由于母亲双手使不上力气,她就把饭菜放在微波炉里,母亲只需按下按钮,加热后就能吃饭。
如今,王玉每周会跟在福利院的父亲视频通话一次,配齐父亲需要的生活物资。而在哥哥病情恶化后离世前的3个月里,她几乎每天守在医院,尽可能地弥补遗憾。“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家人是我最大的牵挂,照顾家人是我必须扛起的责任。”王玉说。
作为一名党员,王玉每周都会腾出时间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协助网格员开展人口普查、文明城市创建等多项工作。她孝老爱亲的事迹也感动了身边很多人。近年来,王玉曾获“2018年华夏年度优秀人物”、东湖高新区“第一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洪山区“洪山好人”、2019年武汉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希望传递的精神是,作为子女,不管生活再艰辛、再困难,我们一定要照顾好家人;作为公民,我们也要履行基本的义务和责任。”王玉说,如今,她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回报在家庭遇到困难时曾帮助过她的社会各界人士。
【编辑: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