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何静:让“死”在资料室的健康档案“活”起来

2020-01-08 17:48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何静 记者李子云 摄

  长江网1月8日讯(记者高阳 朱佳琦)血型、过敏史、既往病史……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让居民就诊时为接诊医生提供全面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信息。7日,市政协委员、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何静建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更应注重“激活”档案。

  健康档案多“死”在资料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都是‘扫楼’建健康档案,挨家挨户地敲门,但好不容易建成的档案很可能成了‘死档’。” 何静表示,目前广大社区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不少“死”在资料室,没有真正发挥出疾病“防火墙”的功能,如何管“活”档案是何静最关心的问题。

  何静告诉长江网记者,造成健康档案管理、利用与更新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居民主动意识差,回访工作很难做,搬走的不通知,健康档案就成了无用信息,新搬迁进来的更不会想到去登记,居民担心泄露隐私,新患了疾病也不会来社区更新档案,基层医疗机构也就不能随时掌握居民的健康动态信息。“我也被敲过门建过档,也见到过有年轻人不买账,个别人干脆拒绝接受建档工作。”

  信息流通是管“活”的关键

  何静认为,信息不通是健康档案“活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病人是流动的,如果有‘死档’的主人来看病,特别是遇到手术后,或大病后的保健、康复诊疗,问题就来了。他们去过什么医院?用过哪些药?用药剂量又是多少?”

  在何静看来,信息互联互通的医联体才有生命力。目前,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与医院就诊信息并未联通,因为档案中看不到患者的诊疗记录,很多时候,为了对症下药,不得不要求病人带着以前就诊的病历卡、缴费明细单来看病,耗时耗力,健康档案也没有合理利用。“信息跟着病人走,大医院专科医生牵手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医生也能把这些信息用起来,有效控制病人在转诊就医时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让医生更多地和病人交流。”

  “存活”的档案更需要灵活使用

  健康档案“存活”之后,还需要灵活利用。何静说,有的年轻人确实身体好,档案很少更新,甚至一次也没有更新过,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定时保鲜,如果档案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就需要设置提醒档案主人去体检。

  此外,何静还提出,一是多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的好处,大力鼓励公众参与健康管理。二是开通居民线上查询功能,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三是加强健康档案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采用电子建档,在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仅以“建档率”为考核指标,而更应注重质控。

  【编辑:毕婷】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